采取高压注浆地基处理方式,在底板基础上布孔沿纵向按间距1.8m,横向排距:中间为1.2m,依次向两边逐渐增大为1.4~1.6m,排间孔呈梅花布置,基础底板周边布置一圈加密帷幕孔间距1m,所有成孔直径60mm,孔深应穿过②层,进入下部老土层0.5m,孔深在9~11m之间。水泥浆液配比:水:水泥:水玻璃:FDN=0.7:1:0.05:0.005 ,压浆压力P=0.3~1MPa(外小内大)。压浆顺序: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对于每座84.2×14.3m(长×宽)的焦炉基础分8个注浆区域,根据注浆实施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变化进行注浆顺序的调整,保持基础沉降均衡。施工完一个月后可以砌炉墙。 4 方案实施 4.1 注浆法的原理 注浆法的基本原理是水泥浆体在一定压力下被注入土体孔隙后迅速凝结,形成强度较大和渗透性较小的固结体,一方面能降低渗透性,减少渗流量,提高土体的抗渗能力,减小水在土体沉降和变形中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能填充土体中的孔隙和微裂隙,提高土体的抗压、抗剪切强度和变形模量,从而有效阻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4.2 施工工艺流程 定孔位---钻机设备就位-钻孔---插管、封填---浆液配制---下注浆管---注浆---封孔。 4.3 施工技术参数 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及本场区的地层情况,浆液的扩散半径为0.6~0.8m,因此设计的注浆孔间距为1.2m、1.5m。依据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中规定:对劈裂注浆,在浆液注浆的范围内应尽量减少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的选用应根据土层的性质及埋深确定。在砂土中的经验数值是0.2~0.5 MPa。在粘土中的经验数值是0.2~0.3 MPa。注浆压力因地基条件、环境条件和注浆目的等不同而不能确定时,可参考类似条件下的成功工程实例决定。一般情况下,当埋深浅于10m时,可取较小的注浆压力值。因此本工程我们确定的技术参数如下: 1)浆液配合比: 水:水泥:水玻璃:FDN=0.7:1:0.05:0.005 2) 注浆压力 : P=0.3~1.0Mpa(外小、内大) 3)钻孔:孔位偏差+20cm,孔斜率不大于0.5%,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孔径60 mm。 4.4 施工工序与步骤 由于焦炉底板下面净空3m,注浆管必须分节,限制了注浆塞使用, 为了达到注浆效果,我们采取分三层钻孔、注浆的方法。 (1)定位放线:在孔位放线时,如碰到管道和柱,孔位可以适当移动20cm。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