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数学论文
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 何琴(一)
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 何琴
【论文摘要】“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赖以生成的空间;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能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新课程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的空间知识和经验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是发展和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现实生活则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源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给以学生深刻体念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根本。
【正文】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由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幻,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尤为重要。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数学教学拓展到生活的空间,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在上学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空间知识和经验,它们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作为空间新知识的生长点,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认知难度和形成新知识链,不可或缺。
例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上、下、前、后及左、右”等方向、位置基本概念词语,都属于原始概念,很难用语言去阐述它们的意义。主要依靠此前已具有的空间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关联度大的问题情境,回归现实原型,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已懂得前、后的含义,便运用了本班同学坐在教室里上课这一真实情境。要求学生指出某个同学的前面坐的是谁,后面坐的是谁。接着又问这个同学的前面坐的是谁,后面坐的是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提出问题,去寻找相应位置的同学。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很多,使较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描述空间中的两个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并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前、后”概念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就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 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是乘汽车来学校的,平时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学生回答有走、乘汽车、坐自行车……
老师归纳: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汽车在行驶,我们多说它们在运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2) 分类探究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物体运动时录像,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动作,然后同桌合作,给这些运功现象分类。
同学们把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现象分为一类,把风扇的叶片、螺旋桨、指针的运动现象分为另一类。
(3) 整体感知
像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叫旋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教师依次出示9个平移或旋转运动的照片,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思考这种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学生边用手势判断平移或旋转现象,边回答。
(4) 初步建立概念(会联系生活实例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平移或旋转的现象很多,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是不容易的。实践证明:通过谈运动现象引趣——给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在动作模仿中感知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初步建立这四个活动,初步引导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发展了空间观念。
2、适宜的情景——发展空间观念的载体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共同作用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学习主体之外的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切可能因素,这既包括班级、学校的小环境,也包括家庭、社会的大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学习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适度的学习焦虑等都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我认为,内部环境创建的主要手段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计“最近发展区”的题目,因为它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使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此外对学生多用肯定的语言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
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出发,营造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适宜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在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低年级段,学习长、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用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玩具、小的生活物品作为学具和教具,让学生根据形状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这些形状的物体,学生在对生活的体会中学习了知识。在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让学生去体会。
到了中、高年级段,就要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通过设计墙报的花边等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总结出计算周长的公式。通过粉刷墙壁,学习面积的计算。通过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来学习圆形的特征。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用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活力
下一篇
:
追求有效的计算教学——听《三位..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有效
发展
学生
空间
观念
基本
策略
何琴
2010-12-12 08:47:49【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