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传统党报的劣势与优势
近年来新媒体对传统党报的冲击非常大。传统党报面临受众人群年龄老化,受众数量减少,广告收入减少严峻形势。但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因其传播的即时性、快捷性、互动性,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兴媒体正在“抢夺”传统媒体包括党报的资源,又凭借与生俱来的介质特点拥有了传统媒体所无法具备的优势。
(一)传统党报的优势分析
纵观媒体发展历史,与新发明和新科技的应用而开始的工业革命一样,媒体业的革命也总是伴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才发生重大的变革。譬如造纸术、彩色印刷技术、商业轮转机、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等的发明和出现,每次都推动了媒体向前发展,加快了媒体革命的步伐。在媒体发展的历程中,每当有新媒体出现,总是有人会认为新媒体会取代旧媒体,旧媒体将马上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随着技术的越来越进步,新媒体的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不仅没有消失,我们反而看到新兴媒体更多地与传统媒体的合作。[2]
各类媒体的竞合态势,不是简单的互相取代,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相互依存维持下去。传统报业特别是党报,其特殊地位使其能有独特的办报资源,如有丰富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专业水平较高的新闻采编团队、党和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以及总体素质较高的读者群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资源等。
从文化层面来看,传统报纸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它可以定义为一种“文化产品”,有其传承性,一部分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仍然是报纸的忠实粉丝。
现在虽然新媒体“风起云涌”,但目前在所有的媒体中公信力居前的仍然是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它们仍然是主流媒体,仍起着舆论主导作用。传统媒体甚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形成的品牌优势和公信力,以及它的内容的深度、权威性,恰恰是新兴媒体所缺乏的。
(二)传统报纸的劣势分析
虽然传统报纸在权威性、内容以及采编队伍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传统及时性、广泛性以及读者分众化应对方面先天不足。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挤压,有人形象地形容说,在网络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面前,传统党报就像小米加步枪,与现代化的武器抗衡,胜负立判。
最具代表性的例证是,一些网站通过廉价使用甚至无偿使用传统媒体的新闻成果,把自己打造成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新闻门户”,抢占桌面网络系统和移动互联网,夺走了传统媒体的一部分读者;同时,网络媒体有较活的体制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抢夺属于传统媒体的专业采编力量;网络传播广泛性、互动性和网络媒体的海量优势,动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点击量,让传统媒体无法像网络媒体一样“由读者自己生产内容”,也不可以追加大量发行成本去占有更多市场赢得更多的“人气”;同时,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态上的优势,恰恰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和社会热门话题报道中,新兴媒因为有其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纵观近年来发生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舆论生成的模式和传播的方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形成不像传统媒体舆论那样有一个量变过程,它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场”,一旦如果网络舆论被操控,被误导,就有可能对政府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现在政府决策越来越多听取网络舆论意见,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这既是新形势下的积极应对,也是一种倒逼。也就是说,传统报纸包括党报在内,新兴媒体已将传统媒置于一个被动地位,传统报纸要继续发展,竞争的对手已经不是传统媒体,而是新兴媒体,只有寻找到破解这一困局的良策,才能在数字时代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
通过分析传统报纸的优势、劣势,综合我国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经验,互联网在媒介传播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冲击下,唯有主动出击,顺应读者养成的新的阅读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才能化危为机,拓展生存空间,拥有广阔前景。新媒体变局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2]参考国外媒体的先进做法,我们可以认为,“全媒体”将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