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介融合工程导入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传统媒体发生重大转变。它不仅体现在传媒技术的更新换代,更体现在对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理念思路、采编方式、体制机制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变化。纸媒与新兴媒体融合,最大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产品链、价值链的生成。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富阳日报在去年向读者推出全媒体大餐——富阳新闻网“实时播报”栏目、移动终端“无线富阳”、加之富阳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富阳日报微信,实现了以“纸质终端”为主阵地,电脑终端、手机终端全覆盖的立体化传播格局,内容一次采制,并按各个终端特点进行发布。
“实时播报”是富阳日报向全媒体转型的核心产品,它让报纸实现了“24小时都在出版、24小时实现发布”的功能。“实时播报”依托于富阳新闻网,开设频道,新闻按照发生时间,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为适应网络新闻生产特点,富阳日报还自主开发了全媒体移动采编系统,相继推出电脑版、iPad版和手机版,实现记者随时随地发稿。富阳日报还制定出台《全媒体实时播报考核暂行办法》,对参加全媒体实时播报采编人员采取月考制,单条实时播报计分采取“基本分+时效分+图源分+滚动分”,基本分10分,时效分10分,图源分10分,滚动分视播报质量酌情加10—100分。实时播报设每周好稿、每月好稿,以奖励记者。
媒体融合运行机制
传统报纸与新兴媒体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编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记者由过去单一的文字工作者向综合型的传媒人转型,要熟悉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生产,要利用多种采访手段进行动态跟踪报道,这些对记者的个人素质、新闻视野、价值判断等都提出了挑战;对编辑而言,如何对平台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报道,通过“深加工”最大化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需要对传统采编进行颠覆,需要全新的体制、机制配套。富阳日报对采编队伍进行了较大调整,组建全媒体中心,共有记者和编辑24人,占了报社三分之二采编力量,全媒体中心制定了全新的采编运行机制:记者每天9点前上报采访题材;全媒体编辑统筹题材,确定今日“实时播报”内容和报道方式;记者接到播报指令后,在新闻采访进行时,通过移动采集系统上传 “图+文”信息并带回视频。“实时播报”是对传统新闻采编流程的一次再造,记者提供的是“新闻原材料”,需要按照不同的受众进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既通过“实时播报”发送富阳新闻网,又发布在手机终端、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媒体上,从以前的平面化传播转向立体化、实时传播,新闻资源实现一次开发、多次生成、多次传播,为营销搭起了平台。
(三)以整合带动深度融合
虽然有了媒介融合工程的导入,也有了考核运行机制,最终还要进行实践才能进行验证是否可行。富阳日报采取的“整合带融合”的办法,整合是手段,融合是目的;整合是因,融合是果。最终是要达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传播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形态。
富阳日报在进行整合传播和营销时,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以及要“取长补短”的考量来设计整体方案,他们把传统媒体的权威和深度,新媒体的即时和互动结合起来,改变单向传播模式,扩大互补效应,构建起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方式,让采编和经营人员品尝“融合”的红利,探索融合的方法等方面,去拥抱和主动迎接媒体融合。
去年秋天的富阳渔山稻香节,加入了稻香节微信公众账号、微网站、二维码等全媒体营销元素,并通过微信进行“刮刮卡”抢米游戏,为稻香节营收增加筹码,创收25万元。同样在去年秋天举行的新米售卖会,全媒体中心做了全媒体营销方案,通过建富阳新米网页、微信“一元钱抢新米”,编制好米手册等手段,为报社创收3万元。而12月初举行的微信营销活动——“萌宝主题秀”,一周收到孩子萌照2000多张,商家提供赞助费用1万多元,没有新媒体手段,仅靠报纸根本无法聚集如此高的人气。而富阳新闻网自从进入全媒体中心以来,也是“好戏连台”, 富阳文创网是文创办官方网站,全媒体中心组建后,凭借报社的采编资源,一举拿下了富阳文创网深度改版和“网上文博会”建设项目,争取配套资金达25万元。去年12月,富阳文创网(网上文博会)还举办了一场线下活动——富阳市首届创意集市,吸引全市大小文创企业、学校30余家,人气爆棚,创意集市活动在富阳一炮打响。
全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已出台全媒体策划案10多个,网络春晚、温暖回家路、第二季萌宝秀、全媒体报道两会、马上说心愿、过年拍张全家福等,这些点子和策划由报社、网站经营人员各取所需,有的适合报纸,有的适合网络,有的需要协同开展,全媒体中心成了“智囊中心”和“点子中心”。 报社经营人员在营销时,加入全媒体(网站、微博、微信)营销方案,既实现报纸增量,新闻网通过收取制作网页费用实现增量。 新闻网经营人员在进行网络营销时,依靠报纸影响力,发布软文、硬广,既实现新闻网增量,又实现报纸增量。全媒体中心则依靠采编资源,制订全媒体营销方案,交由报社、新闻网经营人员,为整个报社增量。这些整合手段,有效促进了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大部分采编人员、经营人员从“要我融合”变成了“我要融合”。
四、媒体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媒介融合为传统报纸也不能忽视挑战,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条道路上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障碍,包括一些传统报纸发展新媒体资金来源的匮乏,报网体制差异对融合的阻碍,办报人员对融合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胜任,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对落后和不能适应,等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也是传统媒体的自我革命,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融合要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传播方式、人才队伍等方面实现重大转折。
(一)需要重新定义新形势下传统报纸新形象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长期经营积淀所形成的品牌效应是报纸媒体具有的最大优势,但是优势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如何适应全媒体融合趋势、实现品牌再造、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首要的问题。要靠优质内容巩固品牌地位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内容品质是品牌再造的奠基石,也是品牌维护的重中之重,作为传统媒体要利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扬长避短,巩固报纸在内容权威性上的优势地位。[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