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体验性教学在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五)
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科学实验反映的科学本质。“发现”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的传播特点。教师就是通过许多像这样的科学实践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过程。由于是亲自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所以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流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足可见亲自体验探究活动的必要与重要性。
(四)理解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结论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针对此,通过前面的探究得出科学结论后,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规律,应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进一步体验科学结论,以致真正理解,融会贯通。
例如:在进行“光沿直线传播”教学时,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科学结论,为了让学生体验这一科学结论,请学生列举这一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就有学生指出“日食和月食”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持怀疑的态度。于是教师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体验科学结论。
准备器材:地球仪,皮球,蜡烛
实验操作:(1)在桌上放一支蜡烛(代表太阳),一只手拿地球仪,另一只手拿皮球(代表月亮)
(2)使“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月亮”绕“地球”转动。当“月亮”
图甲 图乙
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使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如图甲所示。当“月亮”运行到“地球”的背后,这时“地球”处在“月亮”与“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形成月食。全部挡住是月全食,挡住一部分是月偏食,如图乙所示。
安排这个小实验,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日食、月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结论,也进一步体验了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如此真实的体验,什么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直接体验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教师直接灌输结论,意义要深远得多。
在学生理解科学规律的教学环节同样不忽视学生的体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这样,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真的是这样!科学中的很多科学结论的教学都应该多让学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科学结论,才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结论所蕴涵的深刻而有科学的意义。由于体验具有直接性,是自我的,他人无法替代。因此学生的自我角色、地位、选择、决断等意识,都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正如布鲁纳曾经说过: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五)科学联系实际,体验科学应用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密切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体验性研究课题。关于研究课题的提出,一般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便于组织集体活动的结合内容,常常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进行一些探究体验、实践活动。
1、在教学“简单机械”后,为了让学生科学联系实际,体验科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 “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求学生实地观察自行车并动手操作,分别观察自行车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轮轴、自行车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地方。
2、在《力》和《力和运动》教学之后,布置学生以体育课中的力学、交通规则中的力学、家庭生活中的力学为题,任选一题,从各种事例中总结出力学知识、原理与应用,并希望有建设性的创意出现。
3、在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之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石灰水能够保鲜鸡蛋呢?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阅读课本、课外查找资料、布置学生课外仔细观察鸡蛋外壳。学生发现:鸡蛋壳表面看似严密,其实蛋壳上有无数小孔,蛋里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刚一露出小孔,就和石灰水里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封死小孔,使蛋壳表面密不透气,外面的细菌钻不进去,使鸡蛋得以保鲜。
4、在“电功、电功率”的教学之后,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用电器,观察家用电器的能的转化情况,观察各用电器的功率并计算用电器的总功率,计算自己家当所有用电器都工作是干路中的最大电流,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用电量。
5、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小天平、潜水艇、地球仪、指南针、针孔照相机、电铃、防盗报警器等小制作。
6.学习了物体沉浮条件后,指导学生回去观察下锅到水里的汤圆什么时候会浮起来?为什么会浮起来?
在科学教学中,把生活——科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将科学联系实际,通过这些与相应科学知识联系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自觉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四、“体验性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体验性教学重在过程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体验性教学重在对学习过程的参与,追求的是过程本身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否对所学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经历过程就是获得了参与活动的体验。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没有体验,感知也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发展。
(二)体验性教学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体验性教学是以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过程,追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情感的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在体验中发展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经验获取新的体验,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体验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知识实践、能力运用的过程。在这种实践、运用中获取知识的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锻炼、提升过程。
(三)体验性教学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性教学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体验可以通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链条,可以增强学生的意识、态度和观念。当今世界的价值观之一是:“态度决定一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有利于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体验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善于用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经历美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四)体验性教学符合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考试改革,一个不可否定的发展方向就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试题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来自真实社会生活,其中也有来自虚拟社会情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考查学生的观点、问题的解决方法。体验性教学正是让学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五)体验性教学效果表现
教师通过一年来的体验性教学实践,现对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从实现过程、方法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能力测试效果方面来评价。
1.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并具有根据问题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学生基本能独立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基本具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3.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参与积极,能自觉投入到实践体验活动中去,初步养成善于合作探究、与人交流的习惯。
五、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除了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设置的体验性活动外,我还留给学生独立思维体验的空间,比如,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并用科学原理解释,或者启示学生课后去生活中体验科学知识。在很多时候,是学生给了我新的启迪。所以,为了今后的体验性教学策略更为丰富多样,我打算今后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坚持写教学日记或教学反思,二是每个月安排一节科学知识应用交流课,让学生们谈谈一个月来所学科学知识的自己的体验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体验,也可例举新的科学发明发现。其实,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自己也在体验性教学中不断发展、日渐丰满。
体验性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教学思想,充分注重了学生的感觉、感受、感知,应该有广泛的理论依据,合理的教学策略。实践体验性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条件,切实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教学实践中探索,去发现!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XX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中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2009.7
4、《化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与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 2007.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
下一篇
:
低成本、高智慧、深探究---从简易..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体验性
教学
初中
科学
课程
实践
2011-10-08 11:31:5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