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初中科学课的“味道”教学(四)
例如:在学习了“酸的通性”一节后,让学生思考烧水的壶用久了,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使用的时间越久,积存得就越多,如何除去?又如:在学习了水的比热一节后,让学生解释在我国西部为什么有“晨穿棉袄午穿莎”的现象,为什么冬天的傍晚向秧田里多灌些水,秧苗就不会被冻坏?
四、让学生体验苦味,激发求知欲
错误是最好的资源。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回答因为个体差异会有许多不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学生错误的地方,把错误变成一种教学的资源。课堂上我们往往会听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回答不对或模棱两可时,老师不作任何评价,或者说个好搪塞而过,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错在哪儿,他的思路会被引向歧路。第二种老师光说错了,但到底正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没有及时解答,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被无效的交流充斥。我觉得恰当的方法就是适时地让学生尝尝“苦味”,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老师巧妙抓住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生成的资源有效讲解,廓清误区,回归真实。
例如:在“探究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时,让两个学生去吹两块烧得不同程度的木炭,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一块木炭被吹旺了,而另一块木炭则被吹灭了,为什么呢?经讨论形成不同的看法,很多同学认为木炭被吹灭是因为人呼出的都是二氧化碳,还理直气壮的说是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结果。当然有学生不服气,“那我们怎么还可以给停止呼吸的人进行人工呼吸呢”?这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于是在他们的讨论下,想出了用对比的方法鉴别人呼出的气体有氧气的线香实验,并从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中得出:燃烧不同程度的木炭在吹气后是燃烧更旺还是熄灭取决于木炭本身的温度是否高于着火点还是低于着火点。
五、让学生品尝科学味,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要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那么,如何才能让科学课上的更有科学味,体现科学课的本质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习质疑问题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展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所具有的良好的质疑意识,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所以科学教学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向看到的现象质疑,向原有的知识经验质疑,向自己或同学实验现象和结论质疑。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质疑情趣会更浓。
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在不断地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探究尝试,在探索中领悟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思路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如:游艇上的救生衣(用密度比较小的发泡材料做内胆),请你用下面给定的要求和数据来设计救生衣:按能救护的人的质量为80千克设计;为了保护人的安全,穿上该救生衣能使人的10%的体积露出水面发泡材料的密度为0.01×103千克/米3;做救生衣的面料及其他辅料质量不计;人的密度可近似取1×103千克/米3。请计算:做一件这种救生衣的发泡材料的最小质量?
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师:当人的10%的体积露出水面保持静止时人的受力情况?
生:受平衡力。
师:哪些力平衡呢?如何建立等式?
生:向上的浮力F浮等于向下的人的重力与救生衣的重力之和,即:F浮=G人+G衣
师:所求发泡材料的最小质量式中并未体现,如何求解?
生:(思考):将所建等式展开:ρ水gV排=m人+m衣代入数据得:ρ水(90%×80千克/1.0×103千克/米3+m衣/0.01×103千克/米3)=80+ m衣 得m衣=0.08千克
科学素养的提高不能单纯依赖于课堂,要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还必须从课堂走向生活。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各种滋味,教学也是如此,倘若能在科学教学中添点油加点醋,拌好佐料,让其五味俱全,就会使科学教学独具魅力,让学生大快朵颐。
【参考文献】
王耀村主编.《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浙江教育学院 徐月明.《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魏林明.《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自主课堂”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
下一篇
:
巧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初中
科学
味道
教学
2011-10-08 11:40:09【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