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论文下载
->
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三)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分科课程的弊端和局限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分科课程的反思和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新一轮综合课程研究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中最敏感的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课程设置有效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全国课程改革实验中碰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如何进行学校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国内,研究学校课程开发的多,而研究课程整合的较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 2009年6月我校被正式列入“甘肃省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示范校”,这为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所以,此论文研究具有前瞻性。研究中,我们依据人本主义整合理论与我国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的“人化——整合”课程研制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以“变革学习方式、打造学校特色”为突破口,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程整合策略,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有个性地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如何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进行学校课程的开发,尤其进行学科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整合,既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又是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学校课程是三级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实施好学校课程是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标,落实课程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课程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无疑为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政策依据。而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课程开发的研究较多,而对课程整合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在2005年8月建校伊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并在2006年6月制订了《庆华小学课程建设五年规划》,坚持课程开发与课程整合并重的方针,积极探索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步掌握了课程开发、管理的策略与途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当前,如何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进行学校课程的开发,尤其进行学科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整合,既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又是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课题在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内容拓展与学校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学校课程与学校特色整合研究、文本型与非文本型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探索总结学科课程目标与学校课程目标的整合策略。
三、整合研究的做法
1.有机整合德育活动与学科品德教学。从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整合的案例开始,以系列化“主题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三大体系为基本途径,活化“课前、课中、课后”物化资源的利用与学生、家长等资源的有效整合。着力研究教材的空白点、寻找课程的生长点、发现时代的适切点、抓住儿童的关注点,构筑“学科课程抓德育渗透、德育活动有机整合思品教育”的课程板块。设立《好习惯成就好孩子》选修课与《健美5+1》必修课,“5”,就是每周的5次阳光体育活动,“1”就是每周的一节班队活动课,在1-6年级进行“系列伴我行”与《思品》课的整合,把身心健康、文明礼仪、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等教育由学科渗透扩展为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校内外的“文明礼仪小分队”、“大眼睛行动”、“社区美容师”等活动中获得认知与情感的提升,并在“健体魄、健德性、健心智、健气质”的锤炼中,拥有形体美、言行美、智慧美和心灵美,实现了“以炼健体、以行育礼、以文化人”。
2.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与《阅读欣赏》《绿色创作》《特色文化》。
一是语文学科与阅读欣赏、音体美等整合。在实现语文学科“读书育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制订阅读目标,实施六年96本“读书富脑工程”。探索出以学科文化、经典文化、当代名作系列阅读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亲子阅读、社区阅读、自主阅读为主要形式,以充满激励功能的星级阅读评价为主要支撑的教师读书“五个一”、学生读书“八个十”与“三个百”(每天诵读100句,每学期阅读100篇,每年背记100首)整合性阅读方略及以“十评”、“三创”为主的实施策略,探寻出通过“读书节”、“诵读节”、“作文节”、“多元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师生、同伴、亲子共读的背、唱、演、说、画等儿童阅读生态场,让孩子们或给经典诗文配上节奏,进行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或以诗为内容,竞相描绘诗中的意境,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体悟做人的真谛。达到了音乐辅助诵读、体育促进背记、美术升华理解的目的,并创编出《书香溢满庆华园》、《 读好书做好人》等阅读感悟册,形成了有校本特色的阅读、写作一体化课程。现在“小蜜蜂读书俱乐部”、“毛毛虫读书乐园”、“三叶草阅读家族”等,通过“诵读接龙、情景剧、快板、谱曲联唱”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创造性地读经典著作,积文化底蕴,编读书成果集,实现了让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在庆华人的创新整合中升华。
二是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把写作教学同《品德》亲密接触、与《音乐》激情碰撞、和《美术》齐飞共舞,将作文教学与自然风光、安全教学、环保教育等整合,使作文融入生活、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开设“快乐绿色作文”校本课程,进行新课改下小学“绿色作文”实验,首家在甘肃省探索提出“三位一体”的绿色写作新理念,即:教师推陈出新,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家长饶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在实践“四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每月一次绿色写作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每年汇编一本绿色作文)绿色写作中,扫除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促进孩子们快乐地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描述生活,有效地避免了作文“假、大、空、抄、套”的现象。学生初步掌握了从事文学创作与刊物编辑的方法,陈列在我校展室的《彩色的梦》《小荷诗集》等200余本作文小书册,见证了学生的“小作家”成长历程。同学们说:“学校的特色教育、绿色创作,给了我们放飞作家梦的机会。”
三是语文教学与区域特色文化整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庆城又称凤城,是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龙凤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所有传统文化。国人的婚姻观、生育观、人才观无不渗透着深厚的龙凤文化意蕴。诸如“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龙凤呈祥等。本研究把庆华师生分别喻为龙、凤,旨在挖掘龙凤文化蕴涵着的民族文化启蒙教育财富,通过《龙凤文化》、《神奇的家乡》课程的开发、设置,在全校范围内用龙凤精神统一思想,让“龙腾凤飞”成为我校师生的共同追求,激励庆华人团结合作、奋勇向前。
坚持以家乡凤城文化育德、启智、健美,引导学生收集龙凤故事、俗语、谚语,采访凤城文化名人,开展“凤城风景独好”“家乡知多少”等。同时以多形式、多角度组织编写案例与校本教材《神奇的家乡》、《 龙趣凤雅驻庆华》。各教学班结合校本教材,师生分工协作,利用上网搜寻、书海漫游、文物参观等多种形式,探究龙凤文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学画龙凤,在音乐课学唱与龙凤有关的爱国歌曲,在语文课、品德与社会课中探究龙凤习俗,在活动课上制作龙凤工艺品,在写字课上学写龙凤字……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画龙凤、写龙凤、做龙凤、绣龙凤、唱龙凤、说龙凤、舞龙凤、侃龙凤、刻龙凤的基本技能,而且让“龙、凤”扎根于庆华人的潜意识里,激励师生成龙成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下一篇
: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之我见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学校
课程
学科
整合
研究
2020-03-12 09:09:5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教育管理论文
汉语言文学
学前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教育论文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会计
法律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理工科论文
物理学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电视制片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物业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下载
包装工程论文
印刷工程论文
工业工程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
制药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