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论文范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
唐代边塞诗人创作心理探析(二)
本文ID:118227
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此外,促使边塞诗人这种心理更加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唐代是一个“尚冠冕”的朝代,“以重视官阶爵禄的新风尚,打破了历史上传统势力和陈腐观念。从而使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官阶爵禄,实现政治抱负,成为唐代文人视为最高荣誉之所在。”[3]而唐代文人基本上是出身于寒门之家的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想通过科举取得高官厚禄,那是不现实的,于是许多文人便转向边关。而且,由于战争的特殊性质,应募从军要比别的途径升迁更为迅速。“圣主赏别业,边城最辉光”(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军功升迁之速正如岑参所记:“一从受命在边,未年三十已高为位”(岑参《张献充副使归西杂居》),况且许多边塞文人也这样做到了。如张因“初举进士,再不第,因去,事宣武军节度使,得官至检查御使”(韩愈《唐河中府法曹张军墓碣铭》),张万福“以父祖力儒不达,因焚书,从军辽东有功,军功至右三散骑常侍致仕。”[4]总之,唐代的这种尚武精神为边塞诗人的“飞黄腾达”提供了可能。这样一来,许多胸怀大志而科场失意或干谒不成的文人,便投身边塞这条艰难又便捷的路:“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岑参《送祁乐归河东》)
唐代边塞诗人向往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拯物济世的渴望,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文人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生动地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极的层面。等到文人们激流勇退,终日沉眠于诗酒生涯,出没于勾栏妓女之间,捧着一卷古书孤坐于窗前灯下时,那已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没落的明清时代了。
二、展示异域雄奇之景
唐代边塞诗人在描写战争和军民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充满神秘、雄奇、壮美的西部异域风情。描写异域生活风貌的诗篇古来有之,但多以自然的艰苦来衬托战争生活的不易,并未有意识地把边塞风光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来欣赏。唐代边塞诗有所发展,塞外之景在诗人的笔下变得雄奇而迷人,借此我们可以发现唐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盛唐国力之强盛。当然,有不少人把描写边塞风光仅看作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当然我们不能把一切边塞诗都看成反映了爱国思想的。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仅是边塞诗中的一部分。我们应当结合作家的思想,把作品反映战争性质等方面的事实弄清楚,才能肯定它们。”[5]唐代边塞诗人书写异域风情固然有爱国思想在里面,但不尽如此,诗人们描写塞外风光,主要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奇风异俗给作者带来的“激动之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忽如”写出了“胡天”变化无常,更写出了诗人无比惊奇的神情。诗人把北国冬景比作南国春景,使得这首诗简直就是一首白雪的赞歌。边塞诗人,他们本来都生活在中原地区,对边塞的了解只能借助于古人的诗句,而那些古诗和唐代昂扬向上的时代特征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许多文人便开始游历塞外,至晚唐不绝。当他们身临边塞时,当他们还沉浸在建功立业的热情之中而没有接触到社会现实时,便一下子被这眼前的“异域之景”所迷住,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别样的生活:“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歌唱,琵浑炙犂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同光自强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运动..
下一篇
:
谈谈我对唐诗宋词的初浅认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唐代
边塞
诗人
创作
心理
探析
2020-04-27 16:33:1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专业
艺术设计
采矿专业
物理学专业
环境工程
西班牙语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历史学专业
工程力学
酒店管理
安全管理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体育教育
教育管理
日语专业
德语专业
电子商务
轻化工程论文
教育技术学论文
给水排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护理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