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怎样? (2)导致乡民迁居谋生以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是什么? (3)第三个时间段出国谋生的人数猛增,主要原因是什么? 3.1750~1850年的一百年间,英国人口从约1000万增长到约2800万,中国人口从约1.8亿增长到4.1亿。试分析促成两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的主要经济原因,两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康熙即位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农业精耕细作有了新的发展,粮食产量上了新台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扩大,农业地区向边疆扩展;康熙宣布取消新增加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彻底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使长期隐瞒不报的户口陆续报了上来;清政府重视医药卫生事业,从而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防治能力,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2.(1)农村到城镇、到国外。 (2)农业手工业(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传统农业经济,或小农经济)衰落,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国门逐渐打开(或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 (3)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或答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 3.主要原因有:这一百年间,两国的政治局势都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所不同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后,18世纪后半期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清朝政府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后,进一步刺激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两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在英国,随着殖民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英国人移居北美、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加速了当地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有限的土地难于满足无限增长的人口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封建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加深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等。 [历史解读] 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列举唐清初年的具体政策) 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 3、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唐代烧山、圩田等过度垦殖破坏境;古代重视黄河治理。 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 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 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 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 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 13、20世纪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经验。 1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 15、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观念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等内容。 16、古今中外社会稳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因素。 [重点探究] 考点1 各国现代化的历程 现代化是当代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现代化的萌起与近代社会的到来是同步的。广义的现代化是指现代(在西语中,近代与现代是同一单词)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 一、近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也叫近代化。其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变迁过程,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过程,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和政治民主化(即主要标志)。 其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 从过程上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