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报告,总结,申请书
2007年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 热点与重点问题(五)
,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二、工业革命对现代化的推动
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革命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一环。工业革命对现代化的推动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尤其是工业在装备农业、改进人们生活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大规模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推动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进程。这个进程正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
第二、工业革命既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又大大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持续进步。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历了三次科学和技术革命,科学发现层出不穷、技术创新过程加快、效益增大,当今人类普遍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
第三、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经济体制,仅仅上百年间,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得到极大的推动,使人类的生活以及经济地理格局大为改观。
第四、工业革命所催生的工业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具备更大的创造与进取精神,以及更强的奋力竞争意识。启蒙时代所播撒的自由平等、宪政民主的种子借助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现代公民意识的增强而终于开花结果,民主化进程成为世界历史不可违逆的潮流,近代民主制度逐渐发育成熟。
第五、工业革命早期,由于过分强调力量与竞争,偏执于单一的经济发展,从而一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大自然的惩罚和人类自身的觉醒,使当代人终于懂得了科学和技术的正负兼有的双重效应,人类逐渐走出科学主义的泥潭,倾向于在科学技术与人文道德、物质财富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平衡。
三、关注各国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给我们带来的基本启示是:现代化包含着复合多元的含义,至少有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全民知识化、理性开放的民族精神、环境净化等内容。这些内容大致可概括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文化层面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不能及时跟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发展不仅是难以持续而且本身是异化的。
1.英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例(2005江苏):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死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1)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来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大,主要靠么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
(2)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由于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投资无力发展新工业。
2.人类对自身的反思:适应性调整
“挑战与应战”。人是历史进程的主体,故人类基于对自身历史反思基础上的适应性调整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例如:从现代化进程看俄国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十月革命;英国、美国的民主化进程;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对传统社会的改造。罗斯福新政。
3.城乡协调与农业问题:针对城乡二元对立
举例一:英国、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二元经济转型。以韩国为例——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不仅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且还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缩短城乡差距方面卓有建树。自1970年开展“新村运动”以来,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长期保持在1∶0.8~1∶0.9之间。1993年,韩国每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
如今的韩国更是成功实现了“二元经济”转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进入了农业机械化、村村电气化、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化、流通服务城市化、住房砖瓦化阶段,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目标。
举例二:法国大革命时期农业政策的教训;苏联工业化剥夺农民和农业生产严重滞后的教训
举例三: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城乡二元对立;
举例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跃进、人民公社、改革开放。
4.中共对革命和建设(尤其是后者)道路的探索和自身建设
举例: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5.大国经济发展发展中的区域平衡问题
举例:美国、俄国、中国,提供新的问题情境。
6.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举例:汉唐时期国内发展与带外开放;今日中国改革开放
7.全球化进程的双重效应
“全球化”的概念表明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进程:人类从以血缘和种族关系为基础的信息封闭的世界向信息开放和社会化的世界转变;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向市场化的社会转变。这个进程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被表述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我国史学家吴于廑先生则称之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应该看到,历史的“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披荆斩棘,也可能伤及我们自身。对世界各国来讲,“全球化”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利害关系愈来愈紧密,结果极容易产生和加深彼此间的利害冲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还会产生诸如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生态灾难等全球性问题。更何况,这五百年是国际资本由小到大,逐渐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五百年。
举例:当代世界南北差距的扩大;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分化。
四、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一)知识梳理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一直表现出强烈的变革与发展的特征,其基本趋向就是近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含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具有明显的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领域内容备注
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以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开端
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开端
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
教育领域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改革教育内容等以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校为开端
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外交领域由传统的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
/17/17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企业内部信息公布系统
下一篇
:
保险业实习心得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2007年
高考
文综
专题
热点
复习
重点
问题
2010-03-24 20:55:08【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