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家调查公司对638家企业的调查,统计得出如下数据:在产品编码标准上,已经全部实现编码的只占19.9%,部分实现的占45.8%;在管理科目标准上,已经全部实现编码的只占13.2%,部分实现的占43.8%,且很多企业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自行建立企业、产品以及物流等代码,既浪费了资源,又阻碍了企业间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另外,在数据接口标准上,由于各部门各不相同,加重了企业负担。在标准化发展过程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制标工作相对薄弱
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因此电子商务发展的程度直接取决于相应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标准的制定直接与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由于我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电子商务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薄弱。目前除了一些EDI标准及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际相应标准等同或等效转换而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直接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2、企业参与性不强
与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工作存在显著差距。目前国际上广为采用的电子商务标准(包括已正式成为标准和尚处在试行中的草案等)中,有许多都是由一些信息技术公司首先制订,并通过市场的开拓而由企业的标准一跃成为事实上的通用标准。而我国的信息技术及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尝试。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在于我国长期形成的标准的制订工作属于政府职能行为,企业仅处于接受地位;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在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例如通讯网络标准,通讯网络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有MHS电子邮政系统和美国Internet电子邮政系统。前者遵循ISO、IEC、CCITT联合制定(个别是单独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OSI)系列标准,后者执行美国的ARPA Internet系列标准。这两套标准虽然可兼容,但还有差异。因此,我国制定通讯网络国家标准时,主要采用OSI标准,但不要考虑ARPA Internet标准。现在我国有146项网络环境国家标准,其中有99项标准分别采用ISO、IEC标准,占67.8%。我国现有的网络环境国家标准还不配套。如网络管理,我国仅有2项国家标准,而ISO/IEC有40多项标准。其中系统管理、管理信息机构、系统间信息交换是我国标准空白。
(四)金融电子化问题
国内为电子商务服务的金融机构还处于萌芽阶段。由于信用业务的不完善,网上购物等活动都无法自由的展开,购物手续极其繁琐,电子金融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电子金融未到位
电子商务包含电子金融、电子商贸、电子信息服务三大块,其中,电子金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金融不电子化,真正的电子商务就无法开展。西方国家已完成金融电子化,而在我国信用卡尚未普及,眼下常见的信用卡,没有“信用”,不能透支、不能通用,充其量是一种“电子现金”,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根据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和Xenow.com联合进行网络购物调查数据显示:51%的网上购物者采用货到付款方式,只有1/3的人采用信用卡付款方式,15%的人通过邮局汇款。在没有健全的信用卡体系下,很多消费者只能通过传统方式结算。跨越国界的电子支付和货币服务是保证全球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我国在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我国应尽快建立金融信用服务体系,普及网上信用支付,按照WTO规定的金融开放时间表,金融机构应当在5年内逐步达到基于人民币的、数据化的、全球化水平的金融服务,实现整个商业过程的数据化的金融支持,为跨国电子支付和货币服务奠定基础。同时,要充分估计因跨国的电子支付和货币服务的发展而引发的各种国际问题。
2、网上支付问题
目前已经开展的电子商务,使用了多种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储蓄卡、邮局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然而在多种方式中,货到付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首届网上购物测试指出,在网上购物的支付环节中,有85%的网上商店和90%以上的网民选择货到付款方式,选择网上支付的网民不到6%。为什么多花钱的货到付款备受青睐,而电子商务支付环节中最具代表性的信用卡网上支付却受了冷落呢?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截然相反。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信用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当务之急,要解决信用度的问题。货币电子化,就是不论在何处,顾客都能够通过银行信用卡支付货款。顾名思义,信用卡持有者就必须讲信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建立信用机制,因为恶意透支的人太多,银行只好严加防范,这就制约了计算机联网实时结算,使通过互联网付款难以到达目的。我国当前的信用度与一个市场经济发达,讲求信用的商业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只有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才能早日共同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其次,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也是困扰网民的重要原因。中国老百姓信赖和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并不完全适应网上购物的生活方式。一些有远见的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办理网上支付卡颇费周折,须填表、下载指定的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等等,如果不是网虫或非用不可,恐怕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耐心,除了办卡手续繁、效率低,网上结算速度也慢,在线的资金划转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落后的支付手段是消费者要在支付后的一个月才能拿到所购商品,使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受到影响。
(五)信用问题会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由于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见面,其信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就目前而言,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还未普遍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现金交易还占主导地位。买方担心付款后能否收到货物或能否收到满意的货物,卖方担心发货后能否按期如数收到货款。据CNNIC于2001年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用户经历过“已经订了货并付了款后,而未收到货物”的情形占15.68%;用户一般采取的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现金结算):42.02%, 邮局汇款:23.66%,网上支付:13. 14%,信用卡(或储蓄卡):12.73%;对于高额“超过1000元的产品”用户希望采取的付款方式则为,货到付款(现金结算):55。45%,邮局汇款:5.14%,网上支付:8.03%,信用卡(或储蓄卡):17.31%;有32. 03%的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本项目的第一位。由此可见,信用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显得多么重要。
1、个人信用问题
企业间交易和个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其发展过程经历一个从简单的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的阶段。据调查,年消费者用于购买网上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比重越来越高,但上网寻找产品信息后再进行离线购物方式仍为主要方式,这说明建立通畅快速的购物网络并不困难,但建立成熟可靠的消费体系和互相信任的市场运作方式,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解决购物引发的各种纠这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其实技术手段上的原因是次要的,而人的基本素质才是根本的。
2、企业商业信用问题。
企业商业信用问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的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财务的稳健已经基本取消了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还有一些企业则通过会员制对客户进行审核和考察,自己建立一套信用管理体系。
(六) 配送系统和售后服务不完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