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是促销活动产生记忆点的关键所在。突出、简洁、有力的主题,往往也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促销活动本身的传播。主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主题的创意性,二是主题的连续性。例如联想1+1电脑促销,从“联想1+1,真情回馈每一天”到“联想1+1,缤纷送大礼”再到“联想1+1,夏日优惠GO”,其促销活动主线都配合代言人章子怡的形象,在两个年度内连续展开,既保持了促销的连续性,又在各个促销阶段均有一个鲜明的促销主题,令促销活动本身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信息要简洁
冗长复杂的信息,对于一次促销活动的胡效传播,要想消费者的足够关注或者兴趣,很不切实际。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促销活动的内容表达清楚,是增加消费者阅读率与认知率的关键。
(3) 图文并茂
促销活动往往都与奖品与折扣联系在一起,而与目标消费者相关的奖品设置,往往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成为促销信息传达的记忆点。
在这种情况下,图文并茂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奖品、礼品或其他相关性的促销活动的利益承诺结合在一起往往都能令消费者耳目一新,甚至产生参与促销活动的冲动。图文并茂方面,一定要注意信息传达及礼品设置的时尚性与吸引力。例如前段某品牌在各大媒体大做促销宣传广告,设置的礼品也很多,基本上也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但仔细看时,就会发现其礼品设计陈旧,不够吸引人,甚至在大街上随手可以买到,从这一点上来讲,无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4) 可操作性强
在促销活动的设计方面,有些企业过于喜欢把程序设计得复杂化,过多地喜欢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一次促销活动。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出的活动往往好看不适用。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分析,消费者每天要关心处理的事情很多,接受的信息也纷繁复杂,如果对消费者要求过高,往往也会使促销活动失去了可执行的力度。如有的企业本来的产品相关性就不强,产品项目也不够丰富,但见宝洁采取积点销售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效果,也使用买了多少金额、或一段时间内买了多少同品牌的产品来换取奖品,实际上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与其这样,远不如在产品包装内直接设置奖品来得更为实在。
除了促销信息传达工作之外,企业还需要意识到促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环节、一个子系统,其所有活动都应从属和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的整体计划和整体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还没有制订整体营销方案和计划,就单独实施广告创意、公关策划等活动,或者促销活动与整体营销方案和计划相脱节、相背离,就会造成销售费用的巨大浪费和企业效益的重大损失。
洗手液经营企业应根据自己产品所处的阶段合理的运用促销组合,地、空紧密结合,建立和巩固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单凭广告轰炸,降价等单一手段来获得短期的市场。
4、有效整合所有营销要素。
上述营销诸要素功能各异,虽然分工可产生效率,但若分工过于细化,缺乏整体化的协调,势必产生各要素或各环节间的脱节,价值环功能重叠,内耗严重,营销活动零乱等一系列后果。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营销的反应速度便会因繁杂呆板的结构而滞后,其质量也将下降。另外营销要素间有着高度的互相依赖性,强化其中的某一要素,常会对其他要素产生排挤效应。例如通过零售商销售产品,必须支付高昂的进场费、货架费、店庆费等费用;要选择成为售价最低的厂商,必须向供应商与代理商取得“价格低得不能再低”的供货地位。因此,洗手液厂商要综合提高营销力,必须整合企业的营销资源,树立团队精神,统一各营销因素的方向,让每个要素间相互协调,使之形成一种和谐有力的整体力量,充分体现并发挥其竞争优势,让顾客相信企业可以创造出优异的价值,从而实现顾客为导向的企业长远目标。整合上述所有营销要素,建立适合自身的营销组合,
三、总结
目前洗手液市场尚无品牌优势可言,品牌秩序尚未建立,洗手液市场表现为多品牌共存的格局,明显领跑的品牌尚未出现,顾客在购买洗手液时,也尚未形成指牌购买的习惯,竞争也未达到激烈的地步。而且,一些跨国日化巨头的如宝洁、联合利华、汉高、花王等在中国生产、销售洗手液也未形成一定的气候,他们在中国洗手液市场也只属于初期摸索阶段,所以他们的存在并未给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这给了国内的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很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国内洗手液生产企业应该趁这个市场空隙,理性地分析认识和培育发展市场,用发展的营销思维加强企业的营销架构建设,用战略的眼光进行长远的规划,巩固和强化企业优势,整体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力,最终赢取市场。
参考文献:
1、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第206页,第327-330页。
2、 苗杰:《现代广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第282-285页。
3、 李先国:《促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19-25页。
4、 郭毅、梅清豪:《营销渠道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32-133页。
5、 卢泰宏、叶铭伟、彭玲、朱羽敏:《实效促销》,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21-23页。
6、 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谈营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4-152页。
7、 蓝海林、江旭庆:《批发业:呼唤大网络、大渠道》,《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4期,第17页。
8、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战略新模型》,《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11期上半月刊,第2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