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导入CIS,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和各种策划活动,运用整体传播系统,特别是视觉沟通技术,将理念层次的企业文化有计划地传给社会大众,从而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
(4)通过公益活动,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在开展自身业务的活动中,要对改善环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客观评价,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搞好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电力改革已经全面改变了电力行业企业的市场环境,每个企业都要重新考虑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朱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重点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以为了促进供电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化体制改革就必须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即通过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来使企业充满活力和生机。在具体实践上,可以按照“两个适应、两个调整”的总体思路,即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适应特大型供电企业规模,实行分层分级管理;通过调整现有职能的设置,来调整公司、基层二级管理层的职能和职责,形成职责明确、规范高效的两级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多经体制改革,为主辅分离做好准备;在组建三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各分、子公司和其它多经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并按“公司法”规范公司运作。
5、打造以电网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电网技术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水平
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企业必须专注于某种策略,使其竞争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的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使企业获得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注3)对供电企业来说,核心竞争优势就是输、配电网络。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电网水平
电网是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电能销售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电网就拥有了电力市场。开拓市场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建设电网,建设可靠高效的电网是全方位营销的必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就要加强网架的安全可靠性,因此要十分重视电网的扩充和技术的提高。对此,一方面可利用入世的契机,尽可能引进先进的电网技术和电气设备,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在科技工作中以解决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技术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加快普及应用推广的步伐,不断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技术、传统工艺、传统管理,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重视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开展全方位营销,还必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可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可实现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自我发展和壮大。“无论哪种企业,信息技术对于降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都产生了强大的效果。信息技术会影响价值活动,或容许企业改变竞争规模而获得竞争优势。”(注4)作为国家公用基础性行业,电力行业的竞争是同质产品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好的服务质量、最低的服务成本提供给客户服务是供电企业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的原则,紧紧依靠杭州地区电力通信网,加快实现一个覆盖杭州电网的信息传输网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有力的措施。
6、积极推行资本运营战略,尝试进入资本市场
“十五”时期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时期。同时,全国电力行业也将加大改革和竞争的力度,扩大资产重组的规模和范围。因此我公司推行资本运营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司可以将资本运作的职能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专门设立公司的资本运营部,或成立隶属于公司总部的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尝试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资本运作和产权交易;同时,积极推行规模扩张、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战略,通过对多种经营进行产权、资产的重组和业务整合,理清关系,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多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7、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力争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多元化就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服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使企业的特长充分发挥,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注5)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出现,这就为企业向其他产品和劳务方向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适应环境的变化正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从我公司的现状来看,在所处的环境之中正好可以利用企业自身具有的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走一条电力相关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因此,企业可以科学地选择产业发展路径,稳健发展产业链,坚持以“输变电”安装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电气设备制造产业;通过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三产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降低成本、规范管理,突破目前相对封闭的经营格局;同时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利用行业优势拓展与电力上下游产业相关的行业,努力尝试介入信息、环保、金融、高科技等领域,使多种经营向多元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8、以人为本,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
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地方供电企业体制的改革,将使供电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型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建立企业人才档案,进行人才的规划、培养、引进、开发;要适应加入WTO的形势,尽快培养出一批通晓法律、经济、外语、管理的复合性人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培养出高级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专家和技能型人才等三支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使之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新的世纪,发展浪潮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的成功入世,都将对杭州电力公司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只有全面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思路,明确新的任务,研究新的战略,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在新的挑战中把握主动权。
引文注释:
(注1)刘常荣等:《电力资金市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57页。
(注2)曾 鸣:《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页。
(注3)王金凤等:《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0页。
(注4)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85页。
(注5)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第67页。
参考文献:
1、徐 侠:“关于县级供电企业面对入世的思考”,《供电企业管理》,2003年第1期。
2、徐大军:“加入WTO对供电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浙江电业》,2002年第3期。
3、胡小寒:“杭州电力人才的规划研究”,《浙江电业》,2002年第1期。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5、陆延昌等:《县供电企业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6、王永干等:《电力市场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7、宋守信等:《电力市场机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8、王广庆等:《电力销售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9、刘常荣等:《电力资金市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0、曾 鸣:《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1、王金凤等:《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2、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