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法规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由于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精确,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详细地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另外,文字表述应准确,必要时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数值范围,,以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单位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只有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同时政府也要通过机构改革,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就保险公司而言,目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内部有效制衡机制已成为保险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第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資者。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起来,股权过分集中和流通股过分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4、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在评价企业业绩时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及科学性;从整个程序上严格控制,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过分偏爱,在相关的考核方案和业绩评价指标设计中,加强对过程的考核,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以规范的程序目标为起点,既重过程,又重真实结果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以正确方式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
再以保险公司为例,首先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消除激励管理者的利益障碍。此外,改变基层公司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机制,反对所谓的虚增虚减保费收入的泡沫和利润,真正引导基层公司以获取效益为目的,逐步改变各保险公司以保费论英雄的经营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保险公司全新的现代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实现由规模向效益的转变;拓展保险会计利润观,使会计利润不只停留于短期,而且关注长期趋势,将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结合起来。
5、 健全和强化各种监督机制
首先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条件的部门和企业可推行会计委派制,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不受基层制约,这是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制订详尽的监督制度,使会计监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站在相对公允的立场上如实提供会计信息。
其次是强化政府监督职能。财政部门应加强会计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财会造假行为;税务部门要对通过造假账的偷税逃税行为加大检查惩处力度;人民银行要强化信贷监督;证券监督部门、保险监督部门也要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监督网。
再次是壮大社会监督力量,特别要加速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一支素质高、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担负起社会审计监督的重任,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最后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被稽核发现的会计造假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使其在经营或信誉上蒙受一定的损失。
6、 加大对财务会计造假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
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经济处罚,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威慑作用。财政部门要同人事、司法部门紧密配合,对造假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让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帐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把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会计人员调离其工作岗位,吊销从业资格证书。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试法,从而消除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取得经济利益的思想动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蔓延。
7、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还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作为管理和决策时的参考。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优质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在具体履行职责时坚持原则,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难以胜任会计工作,这就要求主管部门把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议程,开展集中的或分散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教育培训,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以此避免或减少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1
2、罗安定、欧阳挥义:《保险公司会计核算与理财实务》,海潮出版社,1999
3、杨伯伟:《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初探》,上海会计,2000.8
4、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2000.8
5、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6、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7、张彪、尹建中:《亦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会计之友, 2003.1
8、张苏彤、刑永芳、孙锐:《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金融会计,2003.4
9、朱世勇、汤朝霞:《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山东财会, 2003.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