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er后,家庭经济学的思想星火燎原,许多经济学家把兴趣和好奇心放到了家庭经济的研究上,其中比较著名的经济学家有: N.Tomes、Kevin Murphy、Robert Hauser、Robert A. Pollak、Chiappori、Rosenzweig和Yoram Ben-Porth等等,他们分别对家庭的性质、家庭的内部分配以及利他主义等不同的方向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2.家庭的经济性质
2.1家庭(family)与居民户(household)
尽管当我们在说到“居民户”一词时,常将其等同于另一个词语“家庭”(family),但是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的论述,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居民户”更多地强调的是在市场上交换的主体,而家庭则是指一种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社会单位,在该组织中既有分享(sharing)又有集中(pooling)。[ John Eatwell, Murray Milgate and Peter Newman edited: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1987ed. , Lo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imited co. , 1987.]可见,“家庭”是一个社会组织而“居民户”则是针对交易而言的一个主体。
所以在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中市场上出现的主体叫“居民户”,而在家庭经济学中,我们所讨论的则是“家庭”。新古典主义只把家庭当作一个消费的单位,而对于家庭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家庭则不止是一个消费单位,它还包括着生产的职能,因此,它的性质也不只是简单的由婚姻关系维系的社会细胞,而是一个由经济契约连接着的生产单位。
2.2.扩展家庭(extended family)和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扩展家庭时常用是否是同居这一标准来衡量。这不仅仅是因为大群体居住和西方社会的小单位居住有令人震惊的不同,更因为对家庭标准化的概念中包括了近亲如果住在一起就应该分享资源的假设。[ 同上]
一般认为,扩展家庭是“资本主义之前”的,而核心家庭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化”的产物。但是今年来的研究越来越表明这个论断太过于狭隘,即使在英国的历史和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考察这个问题,也并不如想当然那么精确。
Macfarlane总结出了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观点:至少从13世纪开始,英国的小农经济并不是建立在扩展家庭的基础上的。英国农业社会是随着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变迁的,孩子在成年时都会像继承家族的田地一样地如仆从般为工资而劳作或者买地。[ Macfarlane(1978),引自John Eatwell, Murray Milgate and Peter Newman edited: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1987ed. , Lo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imited co. , 1987.]
Lancashire在对19世纪历史的一项研究中甚至发现,工业革命其实增加了扩展型家庭的数量,Lancashire所谓的扩展型家庭主要是指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样的论述也出现在Anderson(1971),Tilly 和Scott(1978)以及Hareven(1982)的文章中。
现代化对家庭的冲击及其结果这方面的论述中,Parson派和Laslett、E. Bloch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激烈交锋,这部分内容会在下面具体论述。
2.3.家庭的起源
关于家庭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对这个方面的论述都可谓汗牛充栋,但无论是哪个学科的研究,最终总能把家庭的起源和经济联系起来。经济的发展促使家庭出现,家庭的的出现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很多社会学者甚至认为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契约。
恩格斯在论述家庭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部分的时候,把家庭关系作为历史范畴加以考察,认为家庭关系是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家庭形式的变化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引起的。他运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指出人类最初处于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没有父母、夫妻、子女的区别,没有配偶家庭。随着原始社会的长期发展,陆续出现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四种家庭形式,家庭形式的变化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972年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