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以及电信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开放电信市场,突破国家地域的局限,以形成全球化的、开放的通信大格局,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综合电信服务。电信管制的放松使得电信业务范围逐步突破了以国家地域限制,向全球范围内发展。目前,世界电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集中表现在了电信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新的战略导向,其特点是跨国、跨行业强势企业强强联合的趋势加强,体现出为构造国际竞争力的做大做强战略和对战略目标的长期投资。这种发展趋势主要通过跨国电信运营企业来进行的,跨国电信运营企业已经成为电信全球化的载体,是争夺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开放国内电信市场,外资电信运营企业开始渗透国内电信市场,其主要方式包括投资中国的电信类股票、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承揽外包业务、与本地电信运营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虚拟运营等。通过了解国内电信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评估投资领域,进而开展资本融合,发展电信业务,以分享我国快速成长的电信市场所带来的利润。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电信市场更加开放、多元化,多重形式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电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趋于融合,市场竞争主体增加,各电信运营企业需要寻找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和业务组合。
作为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电信运营企业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应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际化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从广义上是指企业在电信业务、网络建设、对外合作、资本运作等方面拓展海外电信市场的经营活动。从国外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拓展历程看,不同电信运营企业的出发点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目标一般有:满足客户全球通信业务需求而实施网络延伸,获取新用户和新市场空间,通过利润潜力更高的国际市场来提高整个企业效益,获取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等。
无论是从电信强国战略还是电信运营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实施“走出去”都是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信息产业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企业都有责任有义务服从国家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收入增长机会,还能依靠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实现成本最优化,满足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成长性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整合企业的全球架构,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营机制转变,提高自身对外部竞争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电信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探讨
(一)电信运营企业的一般特点
电信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基本职能是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满足通信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因而具有基础产业的普遍特点,即自然垄断和规模效应。自然垄断性决定其必然是各国政府严格监管的对象。尽管在1997年 ,69个国家签署了WTO 基本电信协议,承诺开放电信市场,但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国的行业监管政策。
电信运营企业是电信产业链条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通信网络的建设,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行业整体固定资产规模庞大,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企业2012年数据为例,全年资本性支出合计约2800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合计达到1.45万亿元以上,通信网络的日常运行还要求有金额巨大的运营成本,从而形成了规模垄断。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等新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规模投资门槛,对传统的通信运营模式形成极大冲击,部分打破了电信垄断体制,促使电信运营企业开始了从垄断到竞争的变革。电信运营企业为应对变革,积极整合资源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业务转型,传统电信网络正逐步向全IP网络演进,移动通信、互联网正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两大支柱业务,国际化运营也日渐成为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融入世界电信市场可以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步骤。“引进来”主要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我国电信业务大发展时期,其特征是通过各种灵活方式,从国外吸引资金、进口设备、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我国电信事业的高速发展。在此阶段,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完成了政企分开,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打破行业垄断而成立中国移动、南北分拆中国电信,设立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从而初步构建了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发展格局。
“走出去”从1997年开始起步,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97年至2004年是为“引进来”而实施的“走出去”,此时企业的国际化行为主要局限为海外上市,当时我国4家基础通信企业均实现了海外上市,上市的目的实质上还是为了引进境外的机制和资金,实现企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从2004年至今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国际化的目标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即直接投资海外市场,从海外获取投资收益。但由于海外投资的高风险性,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普遍采取了谨慎和尝试的态度,投资规模较小。
截止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走出去”主要采取五种模式:
(1)海外上市,引进机制和资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分别于1997、2000、2002年、2004年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2)在海外资本市场收购同类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如中国移动收购香港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巴基斯坦Paktel电信等,目的是扩大市场范围,发挥协同效应。
(3)参股海外同类企业,建立海外战略联盟。如中国网通参股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与西班牙电信通过换股建立战略联盟等。
(4)在海外投资通信网络和设立服务机构,延伸业务范围。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的海底电缆资产。
(5)在海外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如中国电信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通讯网络建设。
(三)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运营实力,并有快速成长市场的运营经验。但由于电信业务的特殊性质以及受中国电信开放政策的限制,外资对国内市场威胁不大,因此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尽管也不乏“走出去”的案例,但总的来说,国际化步伐不大,国际化成果不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国内电信市场较好的发展环境,电信运营企业普遍缺少广泛的国际化意识和有力的国际化驱动力,海外业务收入所占份额微乎其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发展呈现出井喷式态势,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高出同期GDP增速3倍以上。因此,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更多地停留在响应国家号召的象征意义层面,没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强烈意愿。
2、2003年,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更名为亚洲网通,拥有了承担东亚主要城市与美国西海岸大部分通信业务的海底电缆网络,总长19500公里,但仅仅过了3年,出于资产整合和变现的目的,中国网通出售了亚洲网通,尽管获利颇丰,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缺乏长期的明确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和明晰的可持续的实施策略,国际化步伐显得没有节奏和缺乏章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