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年 份
数 额 出口
占全世界
年变化率
数 额 进口
数 额
2000 30.1 2.1 15.0 35.9 2.5 16.0 -5.8
2001 32.9 2.3 9.0 39.0 2.7 9.0 -6.1
2002 39.0 2.0 20.0 46.0 2.5 18.0 -7.0
2003 46.4 2.6 18.0 54.9 3.1 19.0 -8.5
2005 74.4 3.1 18.0 83.8 3.3 16.0 -9.4
2006 91.0 3.4 13.0 100.0 3.7 18.0 -9.0
2008 147.1 3.9 30.0 158.9 4.2 29.0 -11.8
2009 128.7 3.9 -12.5 157.5 5.1 0.1 -28.8
2010 170.3 4.5 32.4 192.2 5.5 21.5 -21.9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总量规模小,占GDP总额的比率小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从1982年到2006年的25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速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仍然较少,占GDP的比率也比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03879.6亿元,占GDP的40.4%;2008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20486.6亿元,占GDP的40.1%;2010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73087亿元,占GDP的43.1%。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美国来说其GDP的80%来自于第三产业,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50%。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局限于传统服务业
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最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行业。近几年,虽然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但这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存于货物贸易的,所以金融危机以来,服务贸易的萎缩比货物贸易更明显。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各发达国家积极开拓其新兴服务业,在国内建立各种金融服务部门。但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值45%来自于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10%来自金融业,11.4%来自房地产业;2008年我国的40%的第三产业增值来自于传统服务行业,金融业仅占到14%,房地产业仅占到10%,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3.服务行业吸引人才数量少
服务业一直都是吸引大量人才就业的行业,也被许多发达国家视为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然而就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的比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据统计发达国家国内60%以上的人员都就业于第三产业,而我国的就业人员中仅有31.5%是从事第三产业的。这样的差距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来我国目前服务行业人才的缺乏和不足,这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原因。
4.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不科学,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数量少。目前调整国内服务贸易的法律主要是行业性法律,以及跨行业的调整企业组织和交易行为的法律, 缺乏具有统领全面功能的基本法。而立法技术滞后、专业性、技术性程度低,表现为内容陈旧、不适合时代发展、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已有的立法政策参与严重, 有许多部门法律内容陈旧, 未能反映国际最新的立法趋势,也不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再次,某些方面法律冲突严重,表现为内外不一、相互矛盾。不少立法对外国服务贸易提供者规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与GATS 原则不符,易招致“非歧视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质疑。
最后,是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的范围有限。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绝大部分都是对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提供方式进行规范, 对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很少涉及,甚至空白。这反映出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5.服务模式落后,效率低下
从我国服务型企业现状来看,虽然近十年来,服务型企业不断创新,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施,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多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粗放型发展模式,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缺乏品牌意识,国际化水平不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等。
三、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建议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劣因素
凡是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存在的经济环境,必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竞争,而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则是发展的前提。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不能看出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不利因素更多于有利因素。
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因素
(1)世界人口大国,为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并未形成人力资本。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因此,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2)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调整的最主要领域还是服务贸易。在入世谈判中,发达国家就不断针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提出诸多问题,而解决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对封闭的承诺也成为了中国最终入世的推进剂。之所以众多发达国家能同时盯准我国服务贸易的,这无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有着具大的的潜力。
从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来看,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吸引外商投资还应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证券业,银行业,电信业,保险业,工程管理和其它咨询服务业,将成为引入外资的重要部门。
(3)古老民族悠久历史,成为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旅游业而方,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在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如果比较独特,则形成的了天然的垄断。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而且是地形地貌与生态类型最丰富的大国,所以我们有着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服务贸易的良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从数量上看,联合国均教科文组织2000年世界遗产名录上所列的690个世界遗产中,我国就占72个,位居世界第三星从结构上年,我国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又具有明显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性。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的巨大竞争潜力。
2.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不利因素
(1)技术性的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不端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市场准入上的影响,即达不到设定的技术标准,就不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