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0565 10565 10565.00
现金流入小计 10565 10565 10565.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8308.87 8342.87 34.00 8342.87 34.00
支付的各项税费 350 314.30 -35.70 309.30 40.70
现金流出小计 8658.87 8657.17 -1.70 8652.17 -6.7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06.13 1907.83 1.70 1912.83 6.70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现金流入小计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234 200 -34.00 200 34.00
现金流出小计 234 200 -34.00 200 34.0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4 -200 34.00 -200 4.0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1100 1100 1300 00.00
现金流入小计 1100 1100 1300 00.00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100 1000 120 20.00
现金流出小计 100 100 120 20.0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00 10000 1180.00 180.00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772.13 2807.83 35.70 2892.83 220.70
上表可见,在企业资本结构及财务状况可承受经济环境下,企业购置固定资不需要额外筹资,资产购置当年,对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影响为净增加35.70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因购建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的计入增加34万元,支付的各项税费因抵扣少支付的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的减少而减少35.7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增加1.7万元。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因相应增值税的抵扣而减少34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34万元,整个企业现金流多增加35.70万元,增加额度为企业抵扣增值税而少支付的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的现金37.4扣除少提折旧少记其附加税费增加的所得支付1.7所得税额。
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需要另筹资金时,对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影响为净增加220.70万元,其中35.7万元为购建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少记税费,少提折旧而增加的35.70,企业以借款方式融资收到的现金减去当期承担的利息乘(1-所得税税率)200-20×75=185,合计增加现金流量为220.70。
(五)对企业固定资产项目更新改造的促进作用
增值税实行消费型税制,可以抵扣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节约了企业货币资金,可以调动企业增加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下面以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为例,使用平均成本法,比较增值税转型前与增值税转型后,对更新决策的影响。(暂不考虑企业所得税)
平均年成本=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如:企业有一旧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更新要求,有关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项 目 旧设备 新设备
原值 386 234
预计使用年限 10 10
已经使用年限 4 0
最终残值 20
变现价值 90
年运行成本 60 36
假设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年运行成本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继续使用旧设备与更新新设备,增值税转型前与增值税转型后的平均成本如下:(P/A,15%,6)=3.7845 (P/F,15%,6)=0.4323 (P/A,15%,10)=5.0188 (P/F,15%,10)=0.2472
增值税转型前: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90+60×(P/A,15%,6)-20×(P/F,15%,6)]÷(P/A,15%,6)=81.50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234+36×(P/A,15%,10)-0×(P/F,15%,10)]÷(P/A,15%,10)=82.62
82.62>81.50,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不宜进行设备更新,企业继续使用旧设备的价值大。
增值税转型后: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90+60/1.17×(P/A,15%,6)-20×(P/F,15%,6)]÷(P/A,15%,6)=72.78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234/1.17+36/1.17×(P/A,15%,10)-0/1.17×(P/F,15%,10)]÷(P/A,15%,10)=70.61
70.61<72.78,更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企业选择更新设备更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增值税的转型并非使所有的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变得可行,增值税转型前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平均年成本之差,不得大于购置新设备抵扣的增值税额-新旧设备年运行成本包含可用物抵扣的增值税现值之差除以设备预计使用限的年金现值系数,之后的平均额。
三、转型后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在固定资产采购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式
1、适时的选择采购时机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筹划,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合理时机。一般来说,在企业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购入固定资产最为适宜,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当期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减少因销售增加而增加的增值税及其附加的支出。否则,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当期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从而降低增值税抵扣的力度,未能充分减少企业税费占用资金的额度,不能达到合理的利用政策为企业财务服务。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财务预算,结合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2、选择有条件的供应商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设备投资有促进作用,企业存在扩大设备投资的政策激励,从而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除条例规定不得抵扣外,必顺选择能提供增值税转用发票的供应商,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固定资产运输也需取得相应的可用于抵扣的运输发票。且同等条件下,选择购置不需自己安装的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收益;如设备购买后需要自己安装,安装过程中耗费的材料费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发票尚可以抵扣,而安装过程中耗费人工费及无法取得增票的支出无法实现抵扣,不能将增值税转型的投资正效应充分为企业所用。
(二)企业购入并抵扣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1、确保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均为企业所需
消费型增值税较生产型增值税有节约当期税收支出,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采购固定资产时应充分合理、用活、用足这一政策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忌讳盲目扩大节税,创利等正面效应,在购置新设备时选择少支付税费多方案,不考虑或少考虑,设备日常运行成本、维修保养成本、使用效率、安全系数、对促进企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采购新固定资产时充分考虑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状况、新设备的运行成本、使用效率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决策。
2、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充分的发挥资产的作用
消费型税制下,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不论售价是否超过原值,均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则采购时抵扣的进项税额所产生的收益因该固定资产的处置而有所减少。现以企业购入不含税价为20000元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3年,残值率为0,购入时抵扣3400元增值税,少缴340元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如该资产使用至报废,对使用年限内的净利润增加额为3740*(1-所得税税率);如企业在使用期间第二年销售该固定资产,以7000元销售,不考虑销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在此期间净利增加(340-7000/1.17*0.17*0.1)*(1-所得税税率), 7000/1.17*0.17*0.1总是大于0得,所以提前处置固定资产会降低企业因消费型增值税而带来的收益。
总之,增值税的转型统一了企业的财务核算计价原则,更充分的体现了财务确认计量的一致性,使财务各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更强;完善了企业财务状况,提升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增加了企业的营业利润乃至净利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性净流量,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投资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增项抵扣的税额越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正效应越大。企业应充分利这些有利条件,积极扩大生产,提升产品品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筹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好基础,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蔡昌.增值税转型与纳税操作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