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创业之初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对于一个创立不久的新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创业者面对严峻的现金流考验或者盈利预期的考验,往往是什么都想做。许多创业公司因此没有主营业务。在创业初期,企业是机会导向的,有机会就会做出反应,而不是有计划、有组织、定位明确地开发利用自己创造的机会。这使得企业不是去左右环境而是被环境所左右,不是创造和驾驭机会而是被机会所驱使,导致企业不可避免地犯很多错误。
例如,许多创业者在表述自己的主营业务时会这样回答:“我的公司什么都能做!”他不明白什么都能做也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做。许多创业的家族企业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能力也有一定的创业条件,但是他对于企业的业务范围缺乏清晰定位和自我约束能力。某业务单元刚刚建立又看见其他有利可图的业务,于是就开始搞多元化。多元化的诱惑似乎显而易见,能快速积聚企业规模、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多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家族企业创业期本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加分散,容易丧失抵御风险的能力,难以积累核心竞争力。
(4)缺乏竞争战略
从行业竞争重点来看,有三种竞争战略方案可供选择,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主要用于传统行业,标准化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用于新技术产品,新兴产业;集中化战略是区域化竞争战略,实际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集中运用。但是对于家族型创业企业来讲,由于实力较弱,主要从事分散的过度竞争行业经营,很难找到现成的竞争策略模式。这就导致家族企业游走于正规企业采用竞争战略格局的夹缝中间,不能做到“谋定而后动。”
2、组织机制障碍
我国的家族企业大多是白手起家。由于没有雄厚的资本,企业在初创时期往往采取家庭作坊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管理关系简单,基本上是“夫妻店”、“父子兵”、“兄弟会”。 这在创业初期能大幅度降低组织成本。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家族企业的成长初期,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和感情的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给企业内部管理留下了隐患。家族式企业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组织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当对待荣誉、金钱和权利的看法出现分歧时,夫妻之间、亲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可能出现反目现象。
家族内讧也给家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家族成员对家族繁荣的责任感。虽说在短期内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可超越经济利益,但从长远而言还是要求物质回报。由于家族成员在前期做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这种回报的要求可能更为强烈,但血缘的纽带又使得财富的分割不可能完全以效率为基础。最终财富的分配很有可能导致家族内部不合或派系斗争,这对于家族企业赖以生存的伦理基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许多企业负责人说:“当初我们只想把蛋糕做大,没有花很大的精力去制定分蛋糕的方案。”当企业红火起来以后,因产权模糊而带来的诸多麻烦事,特别是与股权相关的决策权、经营权和荣誉权,很容易成为家族成员失和的导火索,出现“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落”的“富不过三代”现象。
3、决策程序混乱
家族企业在创业期组织结构比较简单,老板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的决策,常常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管理风险。经济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由此可见,决策正确与否对创业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对于家族企业创业来讲,由于没有制约机制,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或不切实际的个人偏好,或者不进行科学分析仅凭个人经验,或者凭运气的决策方式进行决策都可能导致失败。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总结分析企业失败的20大失误中,有14项涉及决策管理的失误,即70%是决策失误造成企业破产[4]。
4、资源不足
首先,家族型企业融资能力有限。家族型民营企业资本的来源多为创业者本人及其家族成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家族融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权益性融资的匮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进而限制了企业债务性融资的能力。资金的短缺,往往影响新产品的开发,导致产品品种单一,拳头产品较少的局面,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
对温州的民营企业研究显示,在注册规模上,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其死亡率也最高。而注册资金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死亡率较低,只有1.24%。存活量最大的是资金规模在50万元至100万元的企业[5]。
其二,家族型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缺乏的困境。家族成员对雇员绩效评估的公正性有负面影响,从而使非家族成员的员工积极性遭到挫伤,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家族成员认定“企业是自家的”,希望绝对拥有企业控制权,对外来人员常抱有本能的排斥。家族型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权力顶端是封闭的,家族成员对最高权力的垄断阻碍了高素质人才走向最高决策层的道路。单一的产权结构导致高素质人才与企业只能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排除了他们分享企业长期收益的可能性,影响高素质人才积极性的发挥。
(二)制约家族型企业创业的外部环境
1、经济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偏见
尽管家族企业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人眼里,家族企业就是落后企业的代名词。诸如“用人唯亲,裙带关系,管理混乱,公私不分”等[6],甚至一些主流的经济学观点也常常把家族企业作为一种落后的产业组织的象征,把这种组织形式当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金融政策上的障碍
家族型民营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阻力依然较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作为民营企业主体的家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几率依然不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传统观念。一些商业银行认为,给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将来发生坏账,也是“为公”的,政策风险较小;而给家族企业贷款,即使坏账风险较小,可一旦发生坏账,就有可能处于“说不清”境地,政策风险较大。因此,对家族企业的贷款申请采取“从严”审查的取向。二是资产质量。大多数家族创业期资产负债率高,已无多少可用于抵押(或担保)的资产,而申请贷款又受资产抵押(担保)条件的严格限制,因此,这些家族型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三是运作方式限制。一些银行认为,批准一笔贷款的运作成本相差无几,而相当多民营企业申请的贷款额较小,这使得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因而不乐于开展这些业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