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审计机构和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总是在风险和收益间进行权衡,审计质量低下、审计舞弊案件接连不断发生,究其缘由是因为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股股东和经理层实质上操纵着审计单位的选择和更换,审计单位经济利益受控于被审计单位经理层,其独立性必然受到影响,加之近年来审计竞争也愈加激烈,审计机构在进行鉴证活动的过程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难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核。经理层选聘审计单位对其报表进行审核,实际上是个自我确认、自我监督的过程,审计独立性弱化,何谈审计质量?
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审计舞弊,提高审计质量。
(三)设立并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
正是因为由上市公司管理者聘任事务所将极大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最终影响审计质量,所以应当终止由上市公司管理层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做法。但应当如何在公司管理当局垄断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建立改善机制,以减少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可能干涉。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加强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因此借鉴国际惯例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目前制度安排下的一个理性选择。审计委员会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发生了迈克森•罗宾逊药材公司倒闭案,使投资者遭到巨大损失,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理事会在其发布的会计系列文告中建议由董事会设置一专门委员会代表股东负责选任外部注册会计师,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196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建议所有的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建立审计委员会,并发表了许多报告和建议,推动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而当2001 年安然丑闻的发生及随后陆续发生的世界通讯、环球电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泰可国际会计舞弊案,为重拾投资大众信心及美国声誉,美国总统布什于同年7月30日在白宫签署生效了萨奥法案,该法案进一步重新强调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的责任。该法案第204条规定:会计师出具查核报告时,须交予客户的审计委员会,并由审计委员会聘任会计师,而会计师不再对客户的执行负责,以强化会计师的独立性。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4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2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或会计专业人士,并由独立董事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议聘请或更换事务所。此前发布的有关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也明确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之一,是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事务所,如果独立董事能够维护独立性,尤其做到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将有效避免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和更换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因此建议我国也参照美国的做法进一步严格规范审计委员会制度,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在《公司法》中具体规定必须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审计委员会负责聘请和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保证审计报告使用者真正掌握了注册会计师的任命与报酬,才能真正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积极的交互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在公司法人财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加以规范和协调,加强他们之间的制衡,最终保证公司制度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而审计质量是连接委托人和代理人关系的中介,是协调两者关系的关键,是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正常运作的保证。正当的审计行为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当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权利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时,审计人的权力就缺少了必要的控制,由此便会产生一些有悖市场意愿的行为发生,包括审计行为异化;也就是说,审计行为异化能反应出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在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弊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等等。
由于时间、资料、及个人水平的限制,本人对有些理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文章中难免存在错误与疏漏之处。但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审计质量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湘跃:《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审计质量关系》,《辽宁经济》,2008年12期。
2.聂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年6期。
3.张俊瑞,董南雁:《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当代财经》 ,2006年11期。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肖珊:《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