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4. 要建立动态的出口许可证审查机制。
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开辟一个国家的市场需要付出时间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著名的二八法则”20%的出口企业大约占有80%的出口数量” (注1) 。也许七成出口经营企业出局之后对出口数量暂时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剩下的三成企业受出口产品品种和厂家的限制,也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汽车在全球出口的战略布局。“时机”有时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权衡各种利弊关系。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巨大商机必须给与支持和保护。建议建立动态的出口许可证审查机制,如有超过规定数量的汽车出口大单(如100辆以上合同),可以一次性临时申请出口许可。
5. 要支持和扶植中国汽车的海外质量认证。中国不是国际汽车认证体系的签约国,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国内质量认证不被认可。例如向俄罗斯出口的汽车必须要在俄罗斯质量认证中心取得俄国质量认证才能批量出口。2006年俄罗斯进口汽车突破100万辆,而中国汽车至今仍只占有1%的市场份额,三年没有大的进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取得质量认证,无权批量进入俄罗斯。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面向低端市场,今后如果进入欧美市场,没有国际认可的质量认证根本没有可能。所谓“碰撞门”事件就是一个教训,外国竞争对手可能利用认证来整我们。
(三)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据国家新近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支持出口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加大对在进口国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支持。帮助和引导各类企业、机构积极将自主开发的成果及时获得法律保护,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尽快产业化。企业要避免重复开发和投入,做到“既不丢权、又不侵权”。要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和有序的技术转让,严禁侵权产品出口。鼓励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人才与设备,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骨干企业逐步具备产品开发、系统配套、模块供货的能力。重点支持部分骨干零部件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逐步实现与国内外整车企业同步开发,并进入跨国公司零部件配套分工体系,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名录库。对信用状况良好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以一定方式向国际采购商,国外行业协会公示和推荐。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诚实守信企业。
二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加快建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贸易摩擦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企业早准备,早应对,最大限度维护我汽车出口企业的权益。
三加快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完善通报协调机制。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相关认证及技术法规信息,引导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四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实现产品检验结果的双边互认,有步骤地推动与中东,东欧,非洲,中南美洲等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地区签订汽车产品政府间互认协议的工作。
(四) 加大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抢占市场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减排"、"节能"等声音始终萦绕其间,传统汽油车的使用不断面临成本与环保的诘难。人们最终发现,汽车行业的前途,关键在于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最有现实"钱景"的新兴产业。"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启动元年,而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品将率先出现爆发性增长。"多位业内人士与记者谈起新能源汽车前景时,均表达了这一看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前期,政府采取了政策指引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力,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奠定了最现实的"钱景"。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 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 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 万元。除了上述的一些政策之外,建议从以下方面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是提升市场预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行动, 关键在于市场预期。在重大技术变革来临之际,政府应通过政策发布,向社会发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商机无限,性价比跨越式增长”的明确信号,力求使企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应有的市场预期,进而付诸行动。
二是宣传支持政策。运输燃料排放约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 再加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发展新能源汽车既解决高污染高排放,又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系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减排、节能、低碳、环保和绿色效益都属于“外部性”收益,近期对自己明显“不经济”。他们尽管口头上全都跃跃欲试, 行动上则呈现出“多观望、慎行动”的心态。目前,应加大对《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的宣传力度,同时省内也应出台一些相关配套措施,如税收激励、直接投资等政策。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援助。纵观全球工业发展,每一次产业革命的背后都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股份制这一公司制度的支持;信息工业革命的完成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推波助澜。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当然也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说,在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服务的低碳金融业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协调, 并给予一定贷款奖励政策。
四是推动资源价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价格改革相配套。适度提高燃料油价格,有利于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为此要利用可以利用的通道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诉求,推动我国资源价改步伐。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产业、贸易和物流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动国内汽车整车出口生产企业与国内航运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创建我国远洋汽车运输船队。
二要大力实施贸易便利化。综合运用海关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分类通关、预约通关、担保验放等多项便利措施,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在对汽车出口企业商品检验实施分类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出口汽车产品的监管, 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积极推行汽车产品免验工作。
三加强培训服务。选择我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及潜在市场, 就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认证、投资环境以及市场情况等内容组织专家对出口企业进行培训, 指导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
四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各驻外经商机构要积极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 帮助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开拓国际市场。
引文注释:
(注1) 科克, 《80/20法则•个人版》, 中信出版社, 2009-3-1
(注2)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
(注3) 国家六部委《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2009年10月
参考文献:
1, 张骥, 国际化: 中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
2, 李懋 陶忠元,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分析, 《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 第9期
3, 郎咸平,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东方出版社, 2008年12月1号第一版
4, 连有, 汽车国际贸易,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5月1号第一版
5, 夏纳宏,全球化与汽车业创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