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我国是以增值税为主的国家,增值税是一种在生产环节征收的流转税,中国对出口产品退还所征的增值税,对进口产品则在关税之外还要额外征收一笔增值税,这是在国际上被认可的通用做法,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明确把出口退税排除在不公平贸易的补贴与倾销行为之外,因而出口退税不会被认定为出口补贴,进口增值税也不会被认定为进口壁垒。出口退税充分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各国实行出口退税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的出口退税是符合WTO规则的政策。我国的出口退税率过去没有达到征多少退多少的程度,尤其是从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以后,中国多次降低出口退税率以遏制出口和顺差快速增长。(注2)因此,中国的出口退税是不完全的,并没有实现所谓征多少退多少的中性退税率,这也导致中国还有余地提高出口退税率。提高出口退税率、实行完全退税,看起来像是实现公平税负的所谓中性退税,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出口鼓励政策。
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是大幅提高支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制定的一种短期的调控行为。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出台,有着它深刻的背景原因。
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欧、美、日等国家经济陷入低迷和衰退,严重影响了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注3)2008年10月开始,中国出口商品大幅下降,次月创造了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2009年后,月度出口额以两位数的速度狂跌,5月跌幅高达26.4%,出口形势严峻,无疑是中国经济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许多出口企业减产、停产、减薪、裁员。在“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导向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从2008年8月到2009年6月,出口退税率连续上调七次,共涉及商品数量超过8000种,占出口商品总数的58%,出口商品综合退税率提高至13.5%。本轮出口退税调整对国家支持出口的产品,出口退税率明显提高;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出口退税率没有提高,甚至是降低,如对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甚至取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结构性调整,集中于鼓励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抑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能够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企业升级转型。
(二)我国当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分析
目前中国的国内增值税税率为17%,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如果恢复增值税“征多少、退多少”的做法,也就意味着要将出口退税率上调到17%,这也是WTO公平贸易政策的出口产品零关税的内容。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出口企业双重征税,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了出口企业全部退税,使企业达到零关税出口。我国在实行现行增值税率制度之初,对出口商品实行的是“零税率”,即所谓“征17退17”。降低出口退税率对调节经济结构和产品贸易结构是有益的,但它无疑会加大一些商品的出口成本,从而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就业。而完全退税对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来看,也是不可行和不合理的,也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只能是我国长期努力实现的方向。
完全退税的第一个不利后果是会造成福利损失,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样的产品,同样的资源消耗,由于税负不一样,中国的消费者要比国外的消费者付出更高的价格,或者国外的消费者能比国内的消费者更加廉价的消耗中国的资源。税负不一样也导致更多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加剧了同行业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从而难以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来提高国民福利。出口产品的低税负还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仍然能够继续生存,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就不能获得利润,甚至亏损。这些企业的存在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完全退税的第二个不利后果是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失衡。出口税负低使得资源更多地向出口部门集中,造成国内市场的供给不足和供给价格过高,引起国内经济失衡,并进一步导致对外经济失衡。
完全退税的第三个不利后果是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虽然完全退税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但是客观上形成了出口价格比国内价格更低的局面。低于本国通行价格在国外出售,就是倾销行为的一个认定标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当然不会认为中国出口价格低是因为采取了符合国际规则的出口退税政策,只要能够确证出口价格比在中国国内市场更低就足够了。
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作用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外贸出口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主要处于加工组装等低值或低端环节。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出口贸易行业各个方面的调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
出口退税和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稳定和扩大海外需求的关键是保持出口的增长,而出口退税政策在保持我国出口稳定增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994年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不是汇率并轨,而是出口退税方面的调整措施。事实上,1993年中国的年均双边有效汇率已达1美元合8.0948元人民币,1994年的汇率并轨在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水平上,这在中国的汇率变化史上调整幅度并不算太大。1994年的税制改革,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征收,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4.2%,出口增长达31.9%,为历史最高水平。
(注4)1995年和1996年出口增速下降22.59%和1.53%,这与国家1995年和1996年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不无关系,1996年综合出口退税率仅为5.9%,到1998年我国出口增速又下降为0.5%,1998年和1999年初,外贸出口甚至出现大幅度下滑。1998年1月开始到1999年7月,连续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外贸出口下降幅度不断缩小,回升之势十分明显。1999年7月1日第七次将综合出口退税率提高2.95%个百分点后,出口增长率又进一步回升,外贸出口在连续8个月累计负增长的情况下,从7月份当月出现正增长,后几个月增幅达20%以上,全年的出口194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彻底扭转了出口下降的不良局面。这一效果在2000年表现更为明显,全年出口增长率达27.84%,接近1994年的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新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