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3、物流配送的优势
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形成了自身的物流配送技术,并且经历了大批量、高频率的集中产品物流配送的市场考验,并且与第三方物流长期合作,合作范围小到二、三级城镇,大到国际城市。截至到2009年底,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300个城市,与申通、联邦、圆通等多个国内知名物流配送中心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科学的物流管理体系是支持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公司实行在线管理,形成进、销、存、调和配送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同时,建立客户服务中心,进一步确保配送服务的高效快捷。
4、信息化平台的优势
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的ERP工程从1999年10月起步,2006年SAP/ERP系统的成功上线,标志着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已建成了国际一流的信息技术平台。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以SAP/ERP为核心的国际信息化平台;BtoB、BtoC、银企直联构筑的行业供应链;视频、OA、VOIP、多媒体监控组成企业辅助管理系统;等等。新上线的SAP/ERP系统实现了客户企业销售和跨地区、跨平台的信息管理,同意库存、统一客户资料,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5、先进的管理模式
先进的公司管理模式是苏州顺行橡胶公司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专注过程、专注细节的企业文化成为苏州顺行橡胶公司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不断学习国际大型生产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与大型管理企业管理的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和外界环境,注重制度建设和体系化管理。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完善,结构体系已经成型,形成了企业自身管理的优势和特色,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管理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6、完善的售后服务
随着市场消费细分化特征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强大的售后服务覆盖面是苏州顺行橡胶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有利因素。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共有2000多个售后网点,布局在300多个城市,围绕市场需求,确立“服务是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唯一的产品”的发展目标,是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售后服务的发展思路,是苏州顺行橡胶公司售后服务网点建设的唯一标准,未来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的服务将朝着建设更多服务网点、更多物流基地、更专业化服务队伍等方向发展,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专业、快速、优质将成为苏州顺行橡胶公司服务的标志。
(三)竞争劣势
1、营销渠道过于单一,制约企业长期发展
近年苏州顺行橡胶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公司销售业绩的不断增长,主要是依赖于新增门店的不断扩张,而忽视了对既有门店销售规模的深入挖掘,这样的增长方式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利润的增长水平,企业停留在大而不强的状态,不利于企业的持久发展。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橡胶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单店的销售规模也会有所缩小,成本优势将随着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和生产供应同盟力量的日渐形成而有所消弱,提高单店盈利能力,将采购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是零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2、债务结构的不合理,增加公司经营风险
规模的不断扩张,资金成为制约苏州顺行橡胶公司不断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橡胶行业在激烈的价格战下已经逐步进入了微利时代,单纯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已经无法满足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苏州顺行橡胶公司一方面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一方面收取顾客资金,产生大量的浮存资金,将这些资金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免除了向银行支付大量贷款利息的责任,然而,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
3、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尽管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但是多数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仍是以租赁场地、仓储或者借助于第三方物流展开的,由于橡胶轮胎的物流配送本身具有季节性强,占地面积大的特点,而且作业场地和仓储面积的大小需要及时调整,导致公司目前的物流基础平台仍旧需要进一步通过自身强化来不断完善。
(四)外部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升级换代的时代,特别是在国家推行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居民的购买潜力。中国已经将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决定从制定法律法规、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从宏观上看,未来几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虽会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8%-9%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中国高速公路将达到5.5万公里,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
2、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第二大市场,中国轮胎翻新产量目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新胎和翻新胎比例平均水平为10:1,而中国仅为20:1,对翻新轮胎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据有关数据表明,连续几年中国轮胎翻新行业累积工业总产值都较上一年有超过30~40%的增长幅度。预计到2010年,中国轮胎翻新产量可望达到1500万~1600万条。同时,我国汽车的整体拥有率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我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成长期,也将朝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市场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五)外部挑战
1、同行间的恶性竞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