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加强宏观调控和信息共享,加强资产重组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加强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合理组合各种资源,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资本力量、资金利用率和人材利用效率。
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的,而不同的零件有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做成,因此汽车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到石油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这个过程需要高昂的成本,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我国目前汽车产业的现状,单独一个企业要想完全开发一个新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企业间相互合作、共同开发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利用各方的技术所长,同时可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避免大家同时研发同一个或同一类产品而带来巨大的浪费。同时,汽车作为一种“ 规模经济的产业”, 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于发展产业集群。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产业, 需要很多的配套企业, 通过宏观调控、资产重组,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使大批配套企业聚集于主体企业周围, 节约大量的交易成本。免除过去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带来汽车企业对企业外配套产品的种种担心, 从而可以使企业“ 大而全” 的现象得以解决。另外,产业集群的“竞—合”作用,可以加快汽车产业的重组,从而培育出大型的汽车企业集团,提升产业的集中度。最后,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差异化,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开始多样化起来,这样一来可能会使汽车企业单一车型达不到传统的规模经济。在传统模式下,达不到规模经济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但产业集群的出现使这种由于达不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增加现象大大减少。
广汽集团与长丰汽车联姻,实现了车型、产能的互补和地域互补。通过重组,长丰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和后续产品,广汽获得了生产基地和SUV 平台,补齐产品短板,这不仅是双赢,对地方经济也有很大好处。
长安汽车和江铃汽车的合并也是双方产品互补的推动。一方面, 长安汽车母公司以微型客车为主,主要面向中小城市、农村,下属两个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以中高档轿车为主、长安铃木以经济型轿车为主,但商用车是其薄弱环节。长安汽车要想进入全国汽车龙头企业行列,就应发展商用车。通过与江铃的强强联合,顺利进入了商用车领域。另一方面,江铃汽车作为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商用车制造公司, 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进入大汽车集团有利于今后的发展。江铃本身没有轿车项目,限制了产品推广和产品结构的扩展, 与长安合资可以借助
其轿车目录资源,丰富产品结构,进入轿车生产,使江铃集团汽车业务更全面。长安对江铃的并购,使得长安汽车如愿进入商用车领域,增强其产品线,也降低了研发商用车所耗费的巨大成本。虽然长安汽车对江铃控股,但由于江铃汽车仍有其一定的独立性,这样长安汽车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江铃,又享有其产品和技术,还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竞争力——长安福特。
上汽并购南汽,也实现了资源互补。在中国汽车界,上汽和南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上汽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南汽是中国知名的汽车集团,双方资产规模大、产品系列丰富,旗下各类整车、零部件及服务贸易企业众多。通过并购南汽,可使双方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整合,上汽可以迅速弥补在轻客市场的短板,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品牌影响力。并且,上汽在商用车方面可以形成全系列完整的产品线。上汽集团将由轿车等乘用车为主转变为轿车、轻客、轻卡、重卡、微客等细分车型在内的全业务汽车集团,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力,大大巩固其在我国三大集团中的领头地位。南汽可以获得上汽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从而可以提高其赢利能力。并购将有利于实现双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三)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和先进国家汽车企业的合作,继续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增加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改善民族的口碑,建立并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我国虽然是汽车产品贸易的大国,近10年来我国在提高汽车产品贸易竞争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部分汽车产品上一直保持着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座椅、仪表板、轮毂,电子零件、橡胶、玻璃制零件、钢铁制零件的产品从没有竞争优势发展到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动机及其零件、车身、制动零件、离合器、保险杠、整车产品上虽然竞争力仍然很弱,但和世界汽车贸易强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造成这各现象的原因在于: 加入WTO 以后我国汽车产业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加快,跨国汽车公司巨头在我国实行更加积极的扩张战略,我国汽车产品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汽车企业在双向交流中学到了产品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这些产品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要素密集性质上更多显示为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在一些基础材料生产上为制造大国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汽车产品分工上的比较优势。但我国和世界汽车贸易强国相比在汽车综合技术实力上差距较大。整车和发动机(及其零件)在全部汽车产品中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尤其是发动机有“汽车心脏”的比喻,要素密集性质上显示为技术密集型,我国汽车企业尚没有掌握产品设计开发的核心技术,和跨国汽车巨头的合资企业产品都是在国外完成开发后转移到我国来生产,而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整车和发动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研发实力比较薄弱,比较劣势明显。我们要通过合资建厂、全球采购、购买专利等多种形式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增加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对外合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发展自己的品牌,避免成为别人的生产车间,家电行业在这方面的教训特别深刻,我国家电企业每生产一台DVD,要交给国外几十美元的专利费,而自己的利润则少得可怜,电视机行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要维护好自己的品牌,改善民族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前,民族品牌的汽车价格比国外的汽车便宜好多,但质量上的差距也很大。经过了几年的低价抢市,自主品牌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走过了原始积累时期。但相应带来了品牌问题,“低价、低质”几乎成为自主品牌的代名词,这也成为自主品牌的心头之痛,再加上能给自主品牌带来销量的几乎都是10万元以下的产品,甚至90%左右都在8万元以下,利润率相当低,严重制约了企事业、行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合资品牌下探低端市场,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黑马”的崛起,奇瑞、吉利的低价策略之路已经越走越窄,如何突破低价路线,生产和销售高质量、高价格、高利润率的汽车,成为吉利、奇瑞们的重中之重。
(四)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形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1、 发展节能环保形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资源(环境可视为支持发展的资源) 相对匮乏、资源利用效率又相对低下的国家。这是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国家竞争劣势。我国面临的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是多方面的, 以矛盾最为突出的化石燃料为例, 2008年中国消费石油3. 86亿t, 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2% ,如未来10 年汽车保有量按年均8%递增,则1 0年后可达13962.2万辆, 如原油消费的30%用于汽车,按2008年的耗油水平降低20%计算, 需为汽车消费提供2 亿t原油, 这无疑是中国石油供应难承之重。但政府没有理由限制后富裕起来的人享有自由交通的权利, 所以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节能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同时石油紧张以及汽车使用石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并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要发展汽车产业,必须降低汽车消耗的石油,发展环保节能型汽车也有利于汽车的出口,而且新能源汽车在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是刚刚起步,大家起点相同,都没有竞争优势,这就有利于我们获得竞争优势。当前经济不是十分景气,而且油价居高不下,虽然居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汽车价格也降了好多,好多人都有能力买汽车,但许多人担心汽车买得起,用不起。发展节能型汽车和价格较低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解除潜在购车人的后顾之忧。[17]。
2、 发展节能型汽车的途径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