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我国现代民营企业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普遍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
目前,国内有很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少老年病日益年轻化,如“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病症,还有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身体慢性疾病也呈上升趋势;不少人感觉孤独、抑郁、焦虑,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时常烦躁易怒等已经成为职场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些都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生存。
2.员工个人发展空间狭窄,员工各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时代,为了追求高经济效益,提倡“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流程。这本是好事,但很多企业把它做到了极致,让企业80%以上的员工像机械一样重复着同样的一个作业活动,而且不断加大劳动强度,磨损着员工的心灵,这等于扼杀了人的思想、需求和创造力,也就是抹杀了大多数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以致于员工的各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理想、有抱负、没被企业奴化的员工,通常都是骨干员工,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及满足自身的各种基本需要,只能离职跳槽。个体跳槽到新单位,需要“脱一层皮”;企业因为流失了骨干员工,就要重新找新人代替,不仅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还影响企业效益;进而导致个人和企业发展均不稳定,严重者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如今,假如某某著名企业高管跳槽了,必然成为媒体一阵热议的话题;投资者也会据此推断该公司发展是否稳定,自己的投资是否会受影响等。
富士康今年的第七跳卢新,他在日记中写道:“放弃了最喜欢的公共职业:支持西部建设,为了钱,来到了公司,结果阴差阳错没进研发,来到制造,钱还算多,但在浪费生命和前途。。。。。。哎,真的很后悔。。。。。。现在我的人生第一步就走错了,很迷惘。。。。。。”(注1)学电子的他,爱好音乐,原想成为像李宇春一样的歌手,因为毕业前被富士康公司提前录用,所以便放弃了当歌手的理想,继而想在富士康这个世界前五百强的企业里发挥自己所学搞研发,熬过高压流水线像机械一样重复工作的洗礼后,被调到了富士康的研发公司工作,但在这个世界代工厂里所谓的研发,也不过是“制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来越大,他感觉所谓的理想、抱负、追求已远去,各种需要成空,精神恍惚,以致于放弃了生命。
3.企业内缺少有效的培训和沟通,人际关系淡薄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生产,二是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受各方面外部和内部因素制约,难度相对较大;降低成本是许多企业不二的选择,为了降低成本,企业挖空心思,处处讲“节约”。
大企业常常会把制度预算里的培训费擅自挪作他用或截留,小企业干脆不设置培训预算费。企业这样做貌似不仅减少了开支,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还节约了培训时间,实际上是增加了员工的劳动时间,剥夺了员工受教育的权利,忽视了人要求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员工对企业行为所提出的意见,一般会在上传过程中夭折,到达不了企业最高层;企业有关人文关怀的内容,在下达过程中也会变味甚至消失;加上总也忙不完的工作,身心疲惫的员工们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日益减少,进而出现了像富士康公司同宿舍的员工彼此不认识的现象。
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不尊重员工的各种需要,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培训和沟通机制形同虚设。受企业隐性文化氛围影响,人与人之间防备猜疑之心加重,人际关系淡薄,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4.企业缺少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
效益优先,激励成空文,人文关怀被冷藏,人在企业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里人文关怀一般是由工会来组织实施的,可在很多管理层里,工会没有实际的权利、地位和话语权,工会只是摆设、闲人;从制度里看,激励机制看上去很诱人,但兑现的却很少。
富士康行政总经理李金明以他的方式描述了工人的这种“原子”状态:“不管是正式组织,比如工会,还是非正式组织,比如老乡会,同学会,普通员工都找不到,所以压力大,却无法舒缓。”(注2)
许多公司制度规定,普通员工工作能力或绩效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升职或加薪,部门或分公司业绩达到什么标准,管理人员可以提取奖金等等。实际上是,当你的工作能力或绩效快达标时,上级会指出你在工作上很多缺陷来,或者“根据工作需要”调动岗位,而且还会鼓励你继续努力,好好把握机会。可你会发现,不管你再怎么努力、怎么加班、怎么付出,就是达不到那个目标,其结果就是,要么走人,要么死心踏地做个无欲望和无需求的人,行尸走肉般地在企业里活着。
三、对民营企业人文关怀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
企业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缺乏企业人文关怀的实例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狼性”,而忽略了对人的本源价值的尊重和爱护。如何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使员工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已成为企业人文关怀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员工普遍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根源——中西人本思想的文化差异分析
1.中西人本思想的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东西方管理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管理属伦理型管理,注重于情感投资,长于协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和谐,对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得比较重,强调的是社会人格,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贡献。管仲是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