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这是来自中国古代儿童蒙学读物《三字经》的简单语句,几百年来早为人们所熟知。但我们真正“知道”了吗?
有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核心,有了“上下同意”的目标。就必然要通过学习培训将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全体成员心中,使之成为员工的“企业烙印”。当然,这种培训决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
1.培训的内容要求层次性。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培训时,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来听,讲师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对象,跟谁都是一个内容,这样往往没有好的效果。
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比如惠普公司,他们的培训非常的优秀,从员工进行公司开始,就要接受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基本的思路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成熟度,培训过程是由“硬”到软“的,课程从技术业务知识到沟通技巧再到文化、思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企业的层级别来看,高层需要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内容;中层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在领导下属、实施考核、团队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治理技能的结合,没有优秀的领导技能就无法传扬公司的文化;而基层人员则更需要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如何把在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新进人员需要熟悉公司的历史和文化、先进人物事迹、行为规范等。由此可见,假如没有针对性,实行“大锅烩”式的企业文化培训,往往没有效果。
2.培训形式要生动多样。
企业的培训与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有显著不同,一方面在于作为成年人,对单纯的知识教育爱好度很低,吸收困难,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培训讲求投资回报率,即必须能够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业绩有贡献。企业文化培训也不例外,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效果很不理想,没有针对成年人学习的特点,也没有针对企业的具体治理问题和经营特色,因此,往往让人觉得企业文化培训不能立竿见影。企业文化的好坏并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感悟是一种境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法,包括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会、活动、游戏、拓展练习、团队练习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
3.管理者要重视。企业管理者往往对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工作不足,缺席率高,员工爱好不大,花了钱却看不到效果。
GE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不但自己定期亲安闲GE培训学院对各级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而且要求中高层治理者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其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体系也很健全,员工从进入公司的一天起,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且能够自觉自愿的遵从和维护公司的文化。
(四) 把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的基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哪种企业文化,必以诚信为基石。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大量而广泛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做人要诚实”这几乎是每个家长对孩子最初始的教育和道德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变得不那么诚实了呢?归根到底是因为“利益”。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不诚信的反而取得更多的利益。
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为什么会说谎?因为他得到了愚弄别人的快乐。W公司的管理者为什么会欺骗同行和客户,因为他得到了原来可能别人的利益。最后,故事中的小孩子差点被狼吃了,那么不诚信的企业呢,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1.员工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失却信任。既然管理者可以通过欺骗的方式从其他公司获取业务,那么员工之间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在同事那儿获得业务,甚至为了更高的报酬将公司的业务出售给其他公司。
2.公司与行业内的同行间失却信任。房产中介公司由于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为主要获利能力的企业。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时,比如A公司有房源信息而B公司有客户信息时,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对接进行合作。但如果不能恪守诚信,以骗取其他公司的信息为乐,那么必然失去同行的信任,最终失去获得业务的机会。
3.社会公众对公司失去信任。公司管理者经常地通地虚假的低价房信息和多变的收费折扣吸引客户,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客户盈门。但时间一长,客户就会发现这家公司信息多不真实,收费混乱。这样公司的社会评价就会降低,损失的是长远的利益和优质的客户。
(五) 建立法治的企业,靠制度保障基业常青
“无法不立”——没有法治的精神,再好的企业文化也都无从建设。
几千年前,中国的先哲韩非子就说出了“无法不立”这样的哲言,正是法治的精神,使得秦国能一扫六合,混同八荒。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思想,人治精神深入到了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心中。
人治的企业就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或者说是凭一个人的能力治理的企业。这种企业也会有制度,但制度体现了专制者的意志,是制约别人而不制约他的。这正是哈耶克所说的“专制之下无法治”。这种企业也许有董事会之类的机构,但形同虚设,决策由一个人作出,几乎大小事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甚至会成为企业的神,他的“语录”作为最高指示,他的思想观念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成了人的化身。
人治企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个人。一个能人会使这种企业兴旺,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就没有企业的成功。但由于没有人能制约这个人,所以,他的失误也会致使这个企业失败。在人治企业中,人在企业在,人亡企业亡,几乎成为一个规律。历史上典型的人治企业的例子莫过于福特汽车公司了。福特公司由亨利.福特一手创建,应该承认,福特的确是一个汽车天才。他提出汽车进入家庭的观念,发明了高效实用的T型汽车,并发明自动生产线,实行效率工资,汽车成为普通交通工具。他不仅造就了一个福特公司,而且造就了一个至今仍然兴旺的汽车行业。在福特公司,福特绝对是独裁者,一切由他说了算。当通用公司等企业致力于汽车的舒适化、多样化、个性化时,福特坚持生产单一的T型汽车,拒绝任何人的意见,甚至在别人研制出新型车时,他亲手毁掉了这辆样车。由于福特的顽固,福特走了下坡路。
法治的企业可以靠一套制度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即使最高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也有一套纠错机制。这样,个人可以退出或死亡,但企业可以依靠制度而长青。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康柏公司在CEO罗德?凯宁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他们高质量的手提电脑与高速、大容量的微电脑曾风靡一时。公司成立5年后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但当80年代末,电脑开始普及之后,凯宁顽固地坚持高质量、高价格,反对低价、大批量普及的潮流。这时,董事会决策制度发挥作用,撤掉了顽固不化的凯宁,康柏又走向新生。
四、结语:从W公司的设立、兴盛到衰败,正应了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笔者从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房产中介企业中的通病——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
企业文化的缺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一个健康的“灵魂”。
企业文化虽然产生于西方,但企业文化的精髓却早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要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要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企业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尝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泰青:《浅谈温州知名企业文化建设》,《当代经济》,2009年11月下。
2.杨辉:《传统伦理理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西电业》,2008年6月。
3.杨智全:《“以人为本”的柔性企业文化建设探讨》,《中国外资》,2009年12月。
4.纪洪波、王春晖:《从孙子兵法看构建中国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8月。
5.闫春娥:《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文化的影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9月。
6.张博栋:《无为而治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意义》,《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第3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