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目前,中小城市城投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对象可重点针对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基金、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及保险公司,也可接触一些私人捐款的基金会、社会慈善机构甚至大公司大集团等,通过引进这些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筹资能力。
(2)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企业上市不仅对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形象有着显著作用,而且有助于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在更广层面融通资金,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就中小城市城投公司而言,长远发展目标中毫无疑问应包括在证券市场上市。但目前,中小城市城投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与上市要求相差较大,无法实现直接上市,但可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实现间接上市,即所谓“借壳上市”。
(3)建立完善筹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的核心是保证收支平衡机制,这也是中小城市城投公司生存的基础。中小城市城投公司绝不能仅依靠债务维持生存,必须建立起正常的收支系统。由于城投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由政府委托建设的,项目本身不能给公司带来直接收益,这时可考虑与政府建立收入补偿制度,如可学习南京城建的做法,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偿债基金,保证盐城市城资公司付得起息,还得起本,确保付得起息。同时,可学习上海城投的做法,设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当超过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时,提请政府注入相应国有资产或注入必要资金,降低其资产负债率,保证盐城市城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定比例。
引文注释:
注1:市政债券筹资是国际上基础设施筹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收入有保障、债券市场发展较成熟、拥有较广泛的债券投资群体的城市作为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潘英丽:“关于建立和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问题”,《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注2:这些特点限制了一般商业性资金的投入,并将市政债券称为中国城建最具潜力筹资方式;陈元:“改革的十年、发展的十年——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的思考”,《求是》,2007年第13期。
注3:BOT项目筹资方式是一种非常适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注4:ABS筹资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进入国际高档债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筹资成本;沈丽:“关于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基建优化》,2001年第1期。
注5:目前主要的筹资渠道财政渠道、银行供应渠道、直接融资渠道、国外渠道和以BOT、ABS、TOT、项目置换等为内容的新型筹资渠道,建议鼓励城投公司发行优先股、债券、建立基础产业建设基金等;许骏:“浅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新疆金融》,2008年第7期。
注6:建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中引入信托机制;沈富荣:“信托方式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海金融》,2004年第9期。
注7:集合委托贷款方式是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金融产品,集合委托贷款中存在委托人与受托人(银行)、受托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两种委托关系,对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参与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的筹资方式,但由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集合委托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通过增加项目透明度、强化风险认识、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等措施进行风险防范;邓超、陈晓红:“一种共赢的融资方式:重点项目集合委托贷款”,《求索》,2006年第5期。
注8:融资租赁由于兼有融资和融物的功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租赁可以采取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和售后回租三种方式,融资租赁在基础设施项目筹资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黄如宝、王奋伟:“融资租赁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应用分析”,《建设监理》,2005年第1期。
注9: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发行第三期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认购总额为57240万元;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zmcd.com/,新闻中心.
注10:相比目前市场上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一年3%左右的收益率(定期存款、国债等),城市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在5%以上,2008年底发行的全国各地基建信托最高收益可达10%,对投资者的诱惑力很大,销售不成问题;谢 峰:“关于09年枝江城建信托融资方式的建议”,《枝江论坛》,2009年第2期。
注11:从国外的经验看,城市基础设施已成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是拓宽城市基础设施直接筹资渠道的重要途径;刘昕,基金之翼:《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潘英丽:“关于建立和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问题”,《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2.陈元:“改革的十年、发展的十年——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的思考”,《求是》,2007年第13期。
3.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4.沈丽:“关于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基建优化》,2001年第1期。
5.许骏:“浅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新疆金融》,2008年第7期。
6.沈富荣:“信托方式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海金融》,2004年第9期。
7.邓超、陈晓红:“一种共赢的融资方式:重点项目集合委托贷款”,《求索》,2006年第5期。
8.黄如宝、王奋伟:“融资租赁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应用分析”,《建设监理》,2005年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