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二)

销售价格:

 

    阻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症结就是布局散乱,规模过小。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也是有限的。如果不顾实际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金、技术力量,一窝蜂地涌进一个被视为有利可图的产业,后果是谁都吃不饱,吃不好。在我国汽车行业中,这个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分散的国家。生产厂家过多,生产批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

    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小打小闹”局面,很多国内外专家很早就提出过看法。有人说:美国从几十年前的几百家汽车厂发展到目前的3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也正在这条弯路上行进,而且这种情况,是在我们具有后发优势的前提下发生的,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二)中国汽车业与国际汽车巨头的比较

     1.规模差距

    ①我国汽车企业经济规模小,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要求。而汽车企业的生产又明显地具有经济规模特性,不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则无法赢利。各类型汽车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为:国家汽车工业汽车生产量为200万辆以上;轿车企业为20万轿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0万辆-12万辆;重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万辆-8万辆。目前我国现有的众多汽车企业中,只有一汽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辆。按照国际上25万辆30万辆的经济规模临界点要求,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即使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桑塔纳”轿车也只达到23万辆的规模。我国汽车工业距离达到具有开发宽系列产品能力的200万辆规模要求相差甚远。

     ②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90%;日本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80%,汽车生产集中度较高。中国汽车厂家数量超过美、日、西欧的总和,相反,全年产量却只相当于一家国外汽车大公司几个月的产量,这也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落后状态。

     ③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我国汽车行业现有固定资产不足4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导致了成本过高。

     ④我国汽车工业厂点分散、管理多头、相互封闭,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各省市、地区保护主义严重,为了保证本地的经济利益及税收,各省市对本地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对外地企业设有地区间的进入壁垒。从而造成了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混乱和产品老旧的企业仍然赖以生存,不思进取,同时也妨碍了国内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并导致了多数国内企业相互排斥,对合作讳莫如深,宁可与外国公司合资,也不肯与国内同行企业合资的现象发生。

    2.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设备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即使在一汽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中,80年代水平的机器设备也只占20-30%,其工艺、检测和实验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只能达到国际70年代的水平,引进的汽车新型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仍然不高。

     我国汽车科研人员缺乏并分散,科研投资少而又少。例如,长春汽车研究所并入一汽集团后,科研经费只占一汽集团销售额的1%。而美国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科研费用所占销售额的比例是一汽集团公司的数倍。目前只有一汽集团具有独立开发轿车能力,但关键零部件有些还要依赖进口,而以前的轿车整车几乎全靠引进。

     随着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迅速提高,整车对零部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际上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的厂家都在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这些厂家凭借其巨大的投资,建立完整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强大的开发创新能力,使得其产品一直居于领先水平。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围绕着安全、节能、环保等重大关键问题和涉及的一系列尖端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大大加快了汽车主体技术的机械体系向微电子系统转化和从传统能源、动力向新能源新动力转化。国外对新材料技术、新动力、信息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我国受开发能力、资金等的限制,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十分缓慢,与国外差距明显。

    3.经营观念上的差距

    经营观念上的差距是汽车企业集团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目前,国内最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基本上是依附汽车集团存在的,各汽车集团都是采取系统内优先采购的原则,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内部配套、地方保护等状态,这与国外汽车工业和零部件工业的全球采购、择优录选的原则是相违背的。这种经营状态使得国内的零部件价格扭曲,零部件供应的渠道混乱,整车厂对零部件厂无法控制等,从而最终导致竞争力不足,市场规模有限。

    以上几个方面的差距最终表现为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差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战略的结果。挤身世界500强的企业,无不在品牌形象、市场网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竞争力。我国许多汽车企业很少在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有的甚至在没有技术、市场、管理、营销策略等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急于求成,盲目扩张,实行多元化经营,短期行为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有大的外表,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优势,不仅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更谈不上形成持久稳定的竞争。

    二、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相关论文
上一篇: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有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IT行业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中国 汽车业 战略 分析 思考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