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海州供电公司企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五)

销售价格:

    2002年,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开,电厂竞价上网。而竞价上网,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电力供应充裕,如果供不应求,竞价上网只会造成竞相抬价。最终导致了全国性的“电荒”爆发。如浙江省2004年夏季最高用电需求接近1900万千瓦,而浙江电网供电能力只有1200万千瓦左右,高峰最大电力缺口为600多万千瓦,已进入“电力危机”的程度。据专家估算,近几年全国“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电力体制割断了发电厂与电网原来的天然联系;也没有成功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注6)来保证发、供、售在新形势下的高效衔接。

    (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管理因素分析

    1、管理幅度太宽。国网公司下设区域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地级供电公司。本应由上对下逐级指挥,自下而上逐级负责。但国网公司常常直接指挥省公司,违背统一指挥原理,区域电网公司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职能不明晰。如果撤消区域电网公司,则管理幅度太宽,因为省公司并非直接业务单位。

    2、无法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组织结构。当今企业管理日益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顾客。山东电力提出了与用户加强沟通的“彩虹工程”;浙江电力则提出了“可靠的能源,可信的服务”的“双可工程”等等。但地级供电公司——直接面对输电市场(注7)的业务单位却不是经济独立核算的实体。也就是说整天和输电用户打交道的地级供电公司了解到需求后,要上电力工程项目必须报省公司逐级审批;电能采购合同要由省公司与电源方签订。这样,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就无从谈起,难怪发生“电荒”后客户怨声载道:“我们不要什么‘可信的服务’,做到‘可靠的能源’就万谢了!”。当然,近年电源不足掩盖了电网公司组织结构的缺陷!

    

    

    

    说明:

    (1) 总部指挥省公司; 表示总部通过创一流验收、同业对标直接影响地级公司。

    (2)区域电网公司以 连接省公司表示其对省公司没有实权;而省公司与地级公司实线相连,表明“省为实体”的现状。

    (3)地级供电公司为分公司,无充分自主权,对市场反应慢。

    目前国网公司的组织结构 图4

    3、超越战略职能的过度作为。2004年, 国网公司在全系统开展同业对标,每月公布各地级供电公司的一些指标及其排序,下级闻风而动组织对比考核;各单位唯恐落后,于是假数据出现了。实际上由于近300个地市的地域情况、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各地对电能的需求各不相同。如,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而西北一些农牧业地区主要是照明生活用电, 供电可靠性只要在合格范围即可满足要求。 所以这种以行政命令推行的同业对标,由于地级供电公司缺乏内在动力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甚至还牵扯了地级供电公司大量的精力,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另一方面, 能体现供电企业各项指标内在联系的, 对地级供电公司具有指导意义的国际一流标准(原国家电力公司制订),国网公司却没有跟踪世界先进水平进行动态维护更新。

    (三)海州公司自身原因分析

    1、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合理。海州公司决策层均为电力方面专业出身;中层则主要来源于电力技术干部、电力营销干部,和军转干部;总部150人的管理队伍中,2004年才有4名员工毕业于成人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其身份也只是一般管理人员(图5);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至今1个也没有。

    生产技术部、财务部、电网规划部、电力营销部等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均为科班出身,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落实政策的军转干部一般在基层单位任党支部书记,在纪律监察部、政治工作部任负责人;还安排到企业策划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任负责人,其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

    上述分析说明,海州公司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平衡,电力、财务等专业化水平高,思想政治工作配置强,但企业管理方面太薄弱。

    

    海州公司总部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仅占2 .67% 图5

    2、缺少优秀人才,无法整合管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使处于垄断地位的海州公司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电荒”导致跨国公司撤资威胁,关注GDP的地方政府要发话;省公司对经济技术指标有要求;国网公司有了同业对标等新活动,必须积极行动。但由于内部用人仍旧是“任命制”,关键岗位上缺少既懂电力,又懂管理;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海州公司始终无法将各种要求形成一个清晰、科学、可操作的企业目标。由于缺乏优秀人才,异曲同工的管理手段得不到优化整合,管理行为常常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生产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极其反感,视其为管理游戏,阳奉阴违。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8/8

相关论文
上一篇:我国家族企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移动通信整合营销战略----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供电 公司 企业管理 现状 及其 对策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