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EVA=NOPAT-WACC×NA
其中WACC=目标资产负债率×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率)+(1-目标资产负债率)×权益资本成本(注二)
经济增加值不仅对债务资本计算成本,而且对权益资本也计算成本(机会成本),因此它实际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利润。EVA的计算结果反映为一个货币数量。如果EVA的值为正,则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公司在耗费自己的资产。如果为零,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
从理论上看,EVA 认为只要一项业务的投资收益超过其资本成本就意味着这项业务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因此,未来预期EVA贴现与未来预期自由现金流贴现基础上的净现值等价,为股东创造价值可以表述为未来预期EVA现值最大化。
二、EVA指标在证券公司运用的必要性
(一)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1993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它是一个新兴的、转轨中的市场。一方面发展的任务紧迫而重要,既需要有数量上的,如市场容量的扩大、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市场交易的活跃等,也需要有质量上的,如市场的规范化、制度的完善、监管的加强、投资者行为的理性化、上市公司素质的提高等。另一方面,投资理念的嬗变又是市场转轨时期的另一特征。我国的证券公司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而成长,它们以提供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服务方式,满足了企业和投资者投融资需求,并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金融创新。我国证券公司数量众多,资本规模普遍较小,总资产的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止2004年末,我国114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为3294亿元,净资产为669亿元,净资本为453亿元。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上的证券公司仅有4家,而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也就200亿元左右。前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为764亿元,占114家证券公司的比重仅为23%,而且规模居前的几家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差距不明显,公司之间的竞争实力相差不大造成了行业竞争低效无序。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基本职能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资本配置效率是衡量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一个主要指标。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高资本回报率的行业或项目内继续追加投资,在低资本回报率的行业或项目内及时削减资金流入。国内一些研究专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各个运行指标进行分析,对资本配置效率指标进行回归后,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与资本配置效率呈弱负相关。
(二)EVA指标体系与传统会计收益指标体系的比较
1. 在权益资本成本上的分析。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具有机会成本和收益要求,尤其是随着企业资本来源的商业化和证券化,这种成本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业绩衡量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即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传统业绩衡量和资本配置效率评价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会导致业绩衡量的扭曲;而EVA 指标则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本配置效率。就证券公司而言,权益资本在整个资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权益资本成本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不能被忽略,相对于传统业绩指标而言,EVA 指标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2. 对各种可能造成扭曲的项目的调整分析
EVA 对各种可能造成扭曲的项目进行了相关调整,主要是消除GAAP 所带来的会计保守主义的影响,如对研究开发费用、对商誉摊销的处理等。最多时可以对GAAP 和企业内部会计做出多项调整,但是在实际计算中,大部分企业需要调整的项目一般较少。证券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运用传统业绩指标评估资本配置效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扭曲的项目,如其研究开发费用的摊销问题,只有运用EVA 和其他类似指标,才能纠正这些扭曲。
3. 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业绩指标下,公司不同的业务部门都以部门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忽视对投入资本规模的考虑。部门经理为了争取本部门的利润增长,第一选择往往是游说上司给予更多的资金,而不是在本部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本部门的资本配置效率,因为前者的实现相对显得容易,结果往往是一些业务部门的投资不足,而另一些部门则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部门不一定是效率低的部门,而投资过度的部门也不一定是效率高的部门,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长此以往,还可能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导致公司缺乏良性竞争氛围,竞争主要体现在拉拢与上级的关系,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实际上并不能得到提高。而EVA 指标可以克服这种缺点:公司管理层在评价各业务单元经营业绩时,将每一个业务部门视为独立部门,根据其EVA 创造情况,决定投资方向,防止资金的滥用,保证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三)证券公司资本配置结构比较与评价
通过中美证券公司的比较来分析我高证券公司在资本配置上的效益状况。
中美证券公司双方盈利能力的差距表现为由双方资产规模差距造成的净利润总额差距,以及由于资本充足率的差距造成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见表1);但究其根源,我认为,双方盈利能力的差距与各自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证券公司的资本配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证券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而证券公司的资本来源及配置的各项变化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分析证券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我们从分析其资产负债结构入手。
高盛公司 美林公司 中信证券 宏源证券
总资产(百万元) 3,340,468 4,090,950 11,810 2,898
净利润(百万元) 24,859 32,991 365 20
净利润率(%) 0.74 0.81 3.09 0.69
净资产收益率(%) 13.89 14.42 6.66 1.92
资本充足率(%) 5.36 5.59 46.41 43.80
注:高盛和美林的总资产和净利润按照2003年末人民币汇率1:8.2767换算
表1 2003年中美四家证券公司盈利能力比较
数据来源:据各公司2003年财务报告统计。
表2 J.P摩根、摩根斯坦利的资产负债结构 (单位:百万美元)
J.P摩根 摩根斯坦利
绝对数值 比例(%) 绝对数值 比例(%)
总资产 770,912 602,843
现金 20,268 2.63 27,278 9.66
同业存款 10,175 1.32 58,218 4.52
证券融入 41,834 5.43 153,813 25.51
证券反向回购 76,868 9.97 78,205 12.97
交易性资产 252,871 32.80 201,626 33.44
自营证券 60,244 7.81 66,615 11.05
贷款 214,995 27.89 111,448 19.37
私人股票投资 7,250 0.94 1,514 0.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