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坚持德才兼备,就要正确处理德和才的关系。德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合格的人才,只有既有才又有德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是,德和才相比较,德是先决条件,德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第一位的。被马克思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个哲学家的但丁也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把德放在首位。所谓德,主要指一个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工作作风、职业道德等。德表现了人的社会性,是对人的社会要求。德与选人的其他条件相比,具有特殊意义,居于统帅地位。宋代的司马光就历史上重才轻德的危害曾发表过一番议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有德的人,如果有才能就会为人们做好事,才能越高,本领越大,为人们做的好事就会越多。相反,无德的小人,如果有了本事,就会干坏事,本事越大,所干的伤天害理的事就越多,后果就越严重。各个组织可以将符合自己组织文化的德才标准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作为人才选拔的一般标准,又可成为员工平时自我要求的基准。比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等等。
第二,正确看待能力条件。关于德和才的关系,司马光有句精辟的概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正说明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明确地指出了德具有统帅作用,离开了德,才就失去的正确的方向;但离开才,德也难以体现,成了漂亮的空壳,所以二者不可偏废。
惟贤是举,是指选人要推举合适的人,不搞论资排辈,亲亲疏疏。人才被忽视或不被理解,都会造成巨大的智力资源的浪费,对任何一种事业都有不可估量的损失,举荐人才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无论是那种方式,不拘资历,不惟门第,不分种族,不计小节,举才之道不一而定,但才干是唯一的标准。惟贤是举尤其要注意做到以下四条:
⑴提携新人,用当其时。论资排辈是一种落后的等级观念,它是以资历长短和辈分大小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原则。这就必然使人才队伍不断老化,新生力量成长受到压制,它是选拔人才的最大障碍。据统计,人的一生中25—45岁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被称为创造年龄区。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他人,也毁了自己。帕金森所说的领导人威信越高、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不拘一格用人才。尽管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未必比资历深的长者知道的少。林彪25岁当军团长,甘罗12岁当宰相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话。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沟通日益宽广方便,这正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环境。领导者应注意发现、重用有能力、善学习、有业绩的年轻人,使其在最佳使用时间充分发挥作用。
⑵提携超己。所谓提携超己原则就是指领导者应该放手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事业服务,切忌“武大郎开店”,凡是我的部下,都不能比我才能高,凡才能高者,就想方设法给予排斥,或借机给小鞋穿。汉高祖刘邦在天下大定时,在洛阳南宫设宴庆功。酒席间,他对诸位将领谈到他所以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古今中外的用人实践中,历代统治者灵活运用提携超己原则,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战胜对手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
⑶等距接触。在用人行为中,领导者应该凭理智控制和约束自己,与所有的下属保持等距离接触,秉公办理,不徇私情,要制定规范的用人制度,尽力防止私人感情妨碍正常用人,避免小圈子里面选人。等距接触原则其实也是扩大选人用人范围。比如在某省党政机关选拔领导干部的时候,制定统一的选拔条件,面向全国公布招考简章,欢迎全国有志之士报考。这种制度使范围最广大的人才在统一的标准面前公平竞争,选出最优秀的人才,保证了被选拔人员的质量,树立了政府的威信。
⑷鼓励冒尖。在用人行为中,领导者很有必要对技艺超群、成就卓著的优秀人才给予必要的肯定和奖励。奖励一个冒尖人才,等于培植出一片杰出人才。由于冒尖者在人数上只占少数,在精力上又一心扑在事业上,无暇顾及自卫和反击,因而他们很容易在掐尖歪风面前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小人、庸才掀起的舆论恶浪所吞没。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冒尖确实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来说,那里的工作能否搞上去,那里的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树立了“鼓励冒尖”的良好风气。广大群众都在睁大眼睛看着:最先脱颖而出的冒尖人才,究竟得到一个怎样的结局!为此,作为领导者,就应该鼓励冒尖。唯有鼓励冒尖,才能冲破惰性和陈腐势力的束缚,造成人人争当先进的良性竞争的局面。鼓励冒尖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果断起用冒尖人才,尽量缩短冒尖时间。采用此法的关键,在于事前要做必要的考察了解工作,必须“看准”冒尖者;②及时中止少数小人、庸才的掐尖行为。对于少数躲在人群里散布流言蜚语的掐尖骨干,只要一经发现,就应毫不留情,立即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迫使他及时中止对先进人物的掐尖行为。领导者绝不能认为这是掐尖者和冒尖者之间的“私人恩怨”而不闻不问;③对实绩显著的冒尖者给予适度的表彰和鼓励。这不仅有利于鼓舞少数冒尖者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快的成长,而且也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一批具有说服力和示范作用的榜样。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