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⑸程序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化可避免领导用人的随意性,保证用人的持续性、客观性、有效性,这一点在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尤要注意,比如《公务员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章对国家公务员的选拔程序和方法,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方法,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的程序和方法都作了规定。这些制度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公务员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人才使用阶段的用人原则
人才选拔上来了,能不能产生效益,关键就在于使用的怎么样,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原则,唯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发挥他的最大能量,因此,尤要注意下列用人原则:
1、量才任用,扬长避短原则。
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要发掘优点,要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战国时期,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将才荀变,说:“荀变的才能足以统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卫侯说:“我也知道荀变是个将才。然而他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人用官,好比木匠使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合抱的巨木,只有几尺朽烂之处,高明的木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您正处于战国之世,选拔统兵作战的将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干城之将,此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卫侯顿悟,遂选用荀变。子思用“良匠选材”的生动比喻说明了古代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即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体现了用人者善于包容的宽阔胸怀。
⑵坚持实事求是,切忌求全责备,否则人才也不成其人才了。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耐心的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有些领导对人才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结果扼杀了人才,毁了人才,实在令人叹息。
⑶对于人本身存在的瑕疵只要能正确认识,因势利导,科学的加以利用,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美国一家生产摄影用品的公司有一个岗位,需要在黑暗的房间里从事工作。从前公司训练一名熟练工人须花费很多时间,代价很大。后来,人事经理想到盲人能在黑暗中行动自如,岂不稍加训练就可以适应这个工作岗位。事实果然证明盲人在这个特殊岗位干的比其他工人要好。其实,豹皮上因为有斑点,才成了“金钱豹”;老虎前额上因为有纹,方称之为“王”。对人才本身存在的缺陷,若能换个角度观察,进行科学引导,就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2、信任授权、放手用人原则。
⑴领导者因事择人,视能授权,一旦委以责任,就要坦诚交底,放手让其工作,并真正予以全心全意地支持,关键时刻为其承担必要的领导责任。这对被使用者来说,无形中也是一种激励的力量,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调动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志于争霸天下,向管仲请教如何防止有害于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道:“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可见,在大政治家管仲看来,对人才的使用和信任是同样重要的,一个人才一方面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受到领导怀疑,其心境如何,其干劲如何可想而知。要使下属能够在其位某其政,敢于负责,就得有用人不疑,敢于放手的胆识和魄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他受到尊重时,他的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经验的领导总是对下属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信任下级,其实是领导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因为任命一个人担任什么职务,是在挑选、考察之后的事情。如果当你任命了一个下级从事某项工作后,你又不放心他能干好,则其实是对自己的否定,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⑵放手用人就是要充分信赖,授之以权,使其真正有职有权,否则谈不到责任,还会造成工作推一推,动一动的局面。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叫“有责无权活地狱”。但应注意授权有两种,一是下属在其位、谋其政应拥有的权利,则应全部授予下属,领导者不要随意干涉、插手和包办代替。二是领导者将属于自己的部分权力授之于下属,可以临机处置,先斩后奏。这种授权应与指导帮助结合起来,授权之后不能撒手不管,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利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就事论人、因事用人原则
指在用人行为中,领导者必须根据领导管理活动的需要,有什么事要办,就用什么人,决不能有什么人,就去办什么事。其宗旨在于俭省地利用人才资源,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浪费。《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事者乱。”充分说明了就事论人、因事用人的重要和就人论事、因事论人的危害。领导者要做到就事论人、因事用人,首先要树立事业为本,人才为重的思想。事业需要人才,人才成就事业,能否根据事业需要使用人才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其次是要系统的分析研究本系统、本单位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性质、责任、权限以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所用人才的长处,然后与其所适合的工作“对号入座”。
4、组建团队应长短搭配原则。
组织是由众多员工结合而成的,是人的结合体,人的意志性决定了人的组合不同于物的机械结合,由于目标的多样性和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聚集智慧相等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往往只有长短搭配、分工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才能有辉煌的成果。日本古时候的军事家武田信玄在用人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让部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例如,马场信房是一个沉默而人格高尚的人,要和喜欢夸口而做事敏捷的内藤昌信互相配合;而三县昌景性子很急,做事很冲动,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和遇事皆能三思而后行的高坂昌信互相配合。如此一来,事情必可圆满解决。”对于企业而言,并不一定需要员工全是千里马,也即不必全是超级的人才,那是不可能的。假使,很多具有超级能力的人,如果聚集在一起,反而会因不好控制,而影响公司发展的前途。还是要由各式各样的人来组成一个公司比较好,当然也不能全是劣才。总而言之,在用人时,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适才适用,就是把一个人适当地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使他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更进一层地分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能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及缺点,然后再鼓励他们,同心协力地把事情做好。
5、“用”、“养”并重原则。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