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2015(一)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摘要】: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主要的住房金融工具在银行信贷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金融机构要面临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完善住房抵押一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是金融业务顺利开展的需要,也是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高效运作、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前提。 目前,国外银行风险分析和管理技术日趋定量化和模型化,风险管理愈加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化的特点,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方面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正是通过分析此次美国次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得到启示,结合对“建元2005.1”和“建元2007.1”的介绍找出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次债危机、风险管理
【正文】: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新型金融业务
“证券化之父”,美国耶鲁大学的弗兰克.J.法博齐教授(FrankJ.Fabozzi)认为:“证券化可以被广泛地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具有共同特征的贷款、消费者分期付款合同、租约、应收账款和其他不流动的资产包装成可以市场化的、具有投资特征的带息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最典型的一种资产证券化,它是金融机构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的且在期限、利率、规模等方面具备共性的抵押贷款通过拆卸、整合、重组、汇集成为标准化组合资产池。经过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的担保和信用增级,使其转化成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进而通过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流通,完成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由债权变现的过程。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原理依据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原理依据包括“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这个核心原理和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等三个基本原理。
1.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
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现金流的基础作用决定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原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核心原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以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为支撑而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的这种可预见性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因为只有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是可预期的,由该资产支撑的证券的价值才能被确定,评级机构也只有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确定分析才能进行信用评级。所以,证券化表面上是以资产为支持,实际上却是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
2.资产重组原理
资产重组是资产的所有者或支配者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为实现发行证券的目标,根据资产重组原理,运用一定的方式与手段,对其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与组合的行为。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组合,形成资产池。资产重组原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资产的选择。在资产证券化中,资产重组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来实现资产收益的重新分割和重组,它是从资产收益的角度来进一步对现金流进行分析。
3.风险隔离原理
风险隔离原理的核心内容是在资产证券化中,通过基础资产的风险和其他资产风险的隔离,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从而给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方带来收益。风险隔离主要以“真实销售”或“信托”方式实现。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经济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利益风险。单个经济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是有限度的,如果将风险化解、分散,由多个经济主体共同承担而使每个主体都能把风险控制在与收益相对称的可接受范围,将会实现安全与盈利的统一,这便是风险分散原理。风险分散原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出发点。
4.信用增级原理
信用增级,可以缩小发行人限制与投资者需求之间的差异,使得证券的信用质量和现金流的时间性与确定性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同时满足发行人在会计、监管和融资目标方面的需求。
从直观上来讲,信用增级会增加金融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在资产证券化的实际运作中,几乎所有的资产证券化都包括某种形式的信用增级。通过信用增级来获得信用和流动性的支持,就能降低成本。
(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结构流程
1.抵押贷款池的构建。银行金融机构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将一系列质量、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起来,组成抵押贷款池,根据抵押贷款池的大小确定证券化的规模。
2.抵押贷款池的转让,即真实出售。这是指银行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池转让给SPV的过程。在转让之前,银行金融机构拥有对抵押贷款的全部权利;在转让之后,银行金融机构从SPV获得对价收入,并转移绝大部分抵押贷款的风险和收益,实现破产隔离,即将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分离,把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违约风险与投资者隔离开来,使所发证券的信用级别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相分离。这一设计可以说是整个证券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
下一篇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个人
住房
抵押贷款
证券化
风险
防范
2015
2016-09-17 09:25:05【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