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走出实验程式化,动手更动脑”的实践运用(六)
设计、改进实验课题不能超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自己动脑、动手能够完成。只有在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可以适当的突破教材的限制,在知识背景上加以延伸,但决不是以知识为目的。
例如初中科学中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有涉及Cl2的知识,但对于Cl2的性质并不作要求,从知识层面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加以延伸。但我认为,在学生具备了对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设计了如下问题: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碱溶液。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Cl2,并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现已知反应: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3)2 +5CaCl2+6H2O
现有三个同学分别设计的三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从a.不容量控制反应速率;b.容量控制反应速率;c.有副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e.污染环境;f.可防止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做出评析,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在空格内。
优点 缺点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2)上述装置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两部分组成。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组装成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的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
【评析】案例基于一定的知识背景,创建了探究情景,通过对装置的分析,实验条件的辨析,尾气的处理进行比较,综合三套装置的优缺点,完善的组合F、B、E。对学生而言,获取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3.实验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1)遵循民主开放的教学原则:对学生提出的方案不要急于评价,创设出适宜于独特见解萌生的情境。例如,设计实验室HCl尾气的吸收装置,应该鼓励学生多设计,让学生在争论中选择优化方案,不仅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遵循激励求异的教学原则:要激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新奇思路。例如,有的同学认为浓硝酸和铜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但有同学认为是先慢后快?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比较?在有思维冲突时学生探究的兴趣得到提升,容易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遵循适度启发的原则: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四个方面的角色:信息源、媒介体、实验活动的共同设计者和参与者、活动的调控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的度的把握,太少,学生困难大,太过,则限制了学生,例如,在用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时,学生第一次实验往往失败,如果此时教师在引导中强调如何排除氧气的干扰,那么学生接下来的设计就会局限在这一个方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将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许多实验还“处处留有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完善、拓展这些演示实验,实施再探究,从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构建化学探究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宁波市鄞州中学 刘 长 林 2009
2.《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郭守莲 网校Office 2009
3.《必修化学几个实验异常现象的处理》 广州市第一中学 王金阳 2009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 李鹏瑞 2006
5.《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朱博 200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
/6/6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低成本、高智慧、深探究---从简易..
下一篇
:
“类比”方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走出
实验
程式化
动手
动脑
实践
运用
2011-10-08 11:29:0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