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实验程式化,动手更动脑”的实践运用
[文章概要] 当前教学中,“程式化实验”屡见不鲜。这种仅仅为知识目标达成服务,忽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验形式,使得实验本身应有的“三维整体目标”载体功能缺失。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弱化。本文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理念,从方案设计、仪器装置、试剂选择、操作步骤、实验条件、实验异常现象等几个角度挖掘实验中的思维点,引导学生改变实验学习方式,发挥出实验的教学载体功能,进行了实践归纳。 [关键词] 实验程式化 拓宽 思维 实践应用
一、当前教学中“实验动手不动脑”的现状 1.“实验程式化”与学生思维的弱化 当前教学中,“实验程式化”屡见不鲜。明显表现为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显而易见,程式化实验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的一种表现,实质是“三维整体目标”载体功能的缺失。实验仅仅局限在知识达成这一显性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服务。程式化实验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弱化。 2.“实验程式化”的突破点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理念,让学生“留心处处皆学问”。引导学生改变实验学习方式,从方案设计、仪器装置、试剂选择、操作步骤、实验条件、实验异常现象等几个角度挖掘实验中的思维点。让学生在实验的海洋里体会到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驾驭运用知识,大胆设想和实验。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学习思维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最大发展,真正发挥出实验的教学载体功能。 二、“走出实验程式化,动手更动脑”的实践 1.引导学生对方案设计的思辨 九年级科学P66探究:怎样以铜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铜。通过对几种不同方案的比较,旨在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新工艺”,在材料制造中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等因素来设计化学反应。我认为,这个实验不仅能渗透一种STS的思想,更为制备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赋予了一种普遍意义。 ①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②评价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简约性: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经济性:原料利用率用高,原料易得,价廉。 【案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案”的设计 呈现问题: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原理、装置? 合作探究:学生开始找资料,思考过去学习过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有关内容,并进行自主的学习、知识的建构。找到了至少九种方法:①碳酸钙高温分解;②碳酸分解;③木炭燃烧;④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⑤木炭还原氧化铜;⑥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⑦大理石与稀硫酸;⑧大理石与稀盐酸 师:小组同学合作分析每个人所选择的方法在实验室里是否可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