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从学习学前教育学所感(二)
销售价格:
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养态度。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认识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能主动与教师配合,一起巩固教育效果。同时引导家长把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过度的溺爱、放纵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会害了他们。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们关心、照顾的唯一对象,家中缺乏可以能和孩子一起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对象,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都是孩子一人独享了,长辈们对孩子的爱是单向的,只有奉献,不求回报,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任性、霸道,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孩子小刚入幼儿园可能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大小便、不会自己穿脱衣服,更不懂得帮助同伴,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想自己一人独享,要是有同伴想与之分享,可能抡起小拳头就打,或是张嘴就咬,因为这些孩子在家时,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也不会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故他们的性格都是很任性的,自理能力很差,行为习惯更差。而且还有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的,他们则大多非常地溺爱孩子,因为隔代的各方面的原因他们不太知道该怎么样去更好的教育孩子,可能仅限于物质生活上的照顾,而缺乏对孩子德育品质上的培养。对于这样情况的孩子,可能我们更需要也有必要去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教育孩子,努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园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有必要及时的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而教师则应结合家长的反馈及时的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作出调整。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保持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且要在生活中都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习惯的表现,教师家长双方对孩子暴露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当孩子有良好表现的时候,也应该及时的加以鼓励、奖赏。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实践活动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和家长不能仅仅在思想上重视,更主要的是要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具体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日常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吃饭、睡眠、盥洗、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教师和家长应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大小便、自己剥香蕉桔子、帮助老师一起收拾整理东西、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等等。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孩子嘀咕:爸爸妈妈最不好了,不让我扫地、不让我拿饭碗、早上起床也不让我自己穿衣服。也可能有的家长会要求老师午睡起床时不要让我孩子自己穿衣服,他穿得太慢了,会着凉的。殊不知,家长这样做,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针对这样的一些家长,教师要多与之沟通、交流,纠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还要鼓励、指导家长创建适宜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条件,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感官亲身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孩子更有信心,也使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增进了对父母的爱,从而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
三、教师和家长还要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陈鹤琴先生说:“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可见,成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喜欢模仿,而教师和父母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就比如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为人都非常热情,对老师也很尊重,送孩子上园能够很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那么孩子日积月累孩子肯定也会受到爸爸妈妈的感染,看到老师和同伴可能也会甜甜地道声早。当然,这仅是父母在孩子生活成长中的一件很微小的事,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家长和老师都要记得言传身教,要知道榜样的力量,要知道自己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都要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父母能够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邻居、对来客热情有礼貌,孩子就会在耳闻目染中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好习惯。我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良好行为的种子,就会在孩子身上收获到良好习惯的果子。
四、结论。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教师有目的、有方法的相互配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正确引导、督促,灵活运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一味的说教上,而应对他们的行为表现出鲜明的态度,说明这些行为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当然,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路上,也不是非常地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思想上、行动上相互沟通、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搞好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大有学问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互相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抱着水滴石穿的态度,在成长的道路上善于捕捉,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教师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密切合作,推进家园合作,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养成,幼儿的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大、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
下一篇
:
论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学活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学习
学前
教育学
所感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