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试论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化教育 (2)(二)
销售价格:
TXW818842
三、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是集体教育的场所,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既不以少数优秀的为主要对象,也不以少数个别落后幼儿为对象。在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着眼全体幼儿,考虑全体幼儿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特别要给那些内向,沉默,害羞呢,平时不大引人的幼儿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面向全体幼儿并不是否定幼儿的个别差异,恰恰相反,只有重视全体幼儿,提供有效教育与服务。如活动课中,教师让幼儿玩拼图,回答智力问题闯关,给全体幼儿提供操作与参与的机会,但在细小之处,又无一不体现了对个别幼儿的关注。拼图时,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难度不同的拼图;在闯关时,将最后一个问题的难度降低,重点请能力偏低的幼儿回答。让幼儿都亲身感受动脑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喜悦,提高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
一个没有良好个性的孩子,就像一朵没有香味的花朵。个性,广义上,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狭义上,个性就指一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一般大家说的能力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属于个性发展范围。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相当大差别,每个人才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只有和群体的丰富相结合才能得以显示。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挥个性才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为了各国现在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最关键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属于不稳定期,而在这个时候才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最好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这说明了学龄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如今我们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日益趋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倾听、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等。
四、培养创造心态,营造个性化发展环境
具有创造的心态,是培养创造个性的前提。要培养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心态,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创作的环境和氛围,约束和禁令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如果一味的要求幼儿听话,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消极顺从。久而久之幼儿又会习惯于听从他人,创造思维及个人心态就无从谈起。而在宽松的环境里,幼儿自由度较大,顾忌少。幼儿可以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有利于创造个性的形成。如一位老师在让幼儿绘画时,反复要求幼儿要大胆想象,要与众不同。结果,有一个幼儿画了一个绿太阳。老师立即说:“不对,太阳怎么能是绿色的呢。”幼儿说:“那天上的太阳也不是红色的,为什么要画红太阳呢?老师不是说过太阳是七色的吗?”老师脸一绷:“去,你懂什么!”由于老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打击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老师一怕丢面子,就利用尊严挽回面子,却不知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创造激情。每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又自己的思想,心里和尊严; 同时,又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充当其点燃创造的心灵火花。
教师应保护幼儿灵活思維和自由的想象,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不能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这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孩子的提问应区别对待,有些应直接回答,给于现成的答案; 有些则应该留一些“为什么”或提一些”为什么“?以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同时,还应着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经验,开拓视野,为具备”思索”的能力和“创造”打下基础。如在解答玻璃的用途时,幼儿想到了很多东西:做镜子、玻璃窗、玻璃杯等。但难以转换思路,这时老师要引导幼儿从其它角度、方向去思索。孩子们好像茅塞顿开:噢!玻璃还能割开绳子、布头等;旧玻璃在火中烧,会变成各种形态的装饰品、玩具等等。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摆脱一般性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点拨幼儿创造的思路,发展创造的个性。
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育目标的中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综合考虑体、智、德、美各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益的、粗浅的、具有启蒙性的教学活动内容。
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直接教学是以实现知识的直接传授、引导幼儿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灌输。
参考文献
[1]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时晓玲:教育本该激扬生命(N)中国教育报。2006.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教育本质转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译,北京教育教育科学 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
下一篇
:
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幼儿绘画活..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学龄前
儿童
个性化
教育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