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某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研(一)
销售价格:
编号TXW806377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某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得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早上起床后,还有十分钟园车就要到楼下了,通常母亲都顾不了那么多,一把拉过孩子就把已经挤好牙膏的牙刷往孩子手里塞。在孩子刷牙的同时帮孩子扣好纽扣,系好鞋带,并准备好毛巾--孩子一刷完牙就给孩子把脸擦净。然后一手端牛奶一手拿饼干往孩子嘴里塞…终于在像打完一场仗之后,孩子哭哭啼啼地准时上了园车,而家长也累得瘫在如战场一样的家里。并不是家长懒,其实早在四十分钟前就开始催孩子起床!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急?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孩子的磨蹭。照这种情形看来,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便在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包办中流逝。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孩子这张纯白的纸,就在平日生活的小细节中悄悄地被填充。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与这个世界作亲密接触。一个举动产生一个结果,从而促使孩子对这个结果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反应--维持或者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便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从而形成习惯。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中看到这样的漫画:一位父亲生气地指责孩子将图书、玩具等丢得一桌一地,但孩子却在一旁委屈地小声嘀咕,"你的报纸、衣服丢得比我还多还乱…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于潜移默化中,从父母身上习得,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与父母行为一致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又如,班上有位孩子,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并能够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即使有话要说也是在嘴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小声地说。老师为此还特别在班上提出表扬,当老师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时,他很不能理解的摇摇头说:"我们家每天都吃不一样的菜,妈妈说,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以挑食,不然就不会长成健康的宝宝;爸爸说,我是小大人了,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当嘴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可以开口说话,会呛到!"由此可见,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们的活教材,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式"素质教育特长班",而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儿绘画班刚下课,又要马上上舞蹈课。在
中间这段时间里,只见孩子在一旁闲适地补充营养,家长却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整理画具,生怕孩子累着…本来生活习惯的与学习是并行前进的两条线,家长因体谅而衍生出的行为,却使得两条线相交并相互缠绕。因此影响到好不容易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不得不附在学习这条线上缓慢前行,最终停滞不前。以致学习也终被拖累。其实并不是说家长做的不好。只是丢失了一个可贵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这时家长可以以积极、鼓励的语言,请孩子自己动手,就能够兼顾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学习。如:"你的手能够给一张白纸漂亮的颜色,相信它同样可以带领白纸的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家。"
良好行为的形成不是习惯,长期坚持的某一行为才能被称之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说明了好习惯的效益期。
一个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轻而易举地形成,而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却是经过长期坚持才能够养成的,以此更突显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可贵。有这样一个关于起床的例子:因为头天晚上没有将闹钟调好,但是距今天即将开始的家长会只有几分钟时间了。第一位家长给孩子说:"动作快点,宝贝!妈妈先帮你把牙膏挤好,毛巾就放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床就先不要整理了。今天的家长会我们可不能迟到!"第二位家长对孩子说:"加油,宝贝!我们今天来比赛,看谁能够先把自己弄好,并能够赶上家长会而不迟到。赢了的人在回家后会有30分钟的时间跟我们家的花草打招呼,并且装扮它。"当然,他们都迟了一会儿,当他们到达时家长会已经开始了8分钟了。但从这件事中:第一个孩子学会了赖床!因为他知道,如果时间赶的话,妈妈会帮他;第二个孩子学会了计划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事情,并在每晚临睡前都会检查一遍闹钟。由这则例子看来,家长们很容易因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其它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平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对时间概念的教育、诚实等。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一关键期,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等都会受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时期,请家长们首先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日常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注重家长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使之养成习惯;并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在这一关键期对幼儿实施教育,务必要遵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家长的教育变得更轻松有效;让孩子从中收获快乐和成果。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接受外界刺激,而某些习惯一旦形成,将非常牢固,继而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正是由这个时期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一生影响的巨大。把握住孩子这一关键时期,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情境教学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
下一篇
:
浅谈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危害及..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家园
合作
共同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调查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