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我的地盘我做主——浅析中班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及指导策略(一)
销售价格:
我的地盘我做主——浅析中班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及指导策略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中班幼儿产生任性行为的种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纠正中班幼儿任性行为的措施。结合家长对幼儿任性行为的教育以及取得的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如家长对幼儿任性行为的态度不够科学,针对家长提出了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建议,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长;中班幼儿;任性行为 ;纠正措施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当今独生子女,尤其是“421”家庭结构下的孩子的任性行为更厉害。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霸道、乱发脾气、不听别人劝说等。看着一个个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往往不知所措 ,要么大发雷霆,要么一味地迁就,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要么束手无策,袖手旁观,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任性行为不加引导和矫治,孩子往往会在交往中处于独断专行又缺少伙伴的境地,甚至变得孤独偏执,导致严重影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后果。其实,只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任性并加以有效地 防止和纠正。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与界定及形成原因
(一)什么叫任性呢?
孩子任性的表象特征是:骄横、固执、不听劝告;心理特征是以我为中心,不辨是非,缺乏自制力。孩子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但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孩子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我根据自己所带班级任性幼儿为达目的所表现得情况总结为以下几种“手段”。一是哭闹。这是最常见的幼儿行为。面对幼儿的哭闹,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妥协。并满足幼儿的种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二是哀求。面对孩子可怜又可爱的表情,人父人母们迅速被孩子的温情攻破。三是死缠烂打。通过死缠烂打、软磨硬碰,本身忙碌的人父人母们,都只得满足孩子的要求,以求脱身。
任性的含义,就是任凭主观的性情、喜好行事;对自身的需求、愿望不加克制,也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对此,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曾有一段对“任性”很精彩的界定。即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成长,逐渐接触更多事物;他们不会在乎这些事物对自己是有益还是无益,而会凭借自己的兴趣,投入自己的情绪去参与。因此,幼儿任性作为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
(二)幼儿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
幼儿任性的原因何在?实践证明,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是在一定的外因作用下才会发生和逐步形 成的, 这些外 因绝大部分来 自成人不当的教养方式 。我们常见的幼儿任性行为中主要有这样两类 :一类是孩子以自我中心性的任性行为,另一类任性行为是由于成人不理解孩子的 心理特点和正当需要,任何事情都只能成人说了算,一次次引起了孩子对立情绪的爆发。大多数孩子任性的形成,基本有以下几个原因:
主要是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1.隔代喂养。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2.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小班绘本教学现状以及有效策略研究
下一篇
: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之所得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的地盘
做主
浅析
中班
幼儿
任性
行为
形成
指导
策略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