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二)
销售价格: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 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六) 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幼儿不良社会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不良环境与教育所造成,要进行矫正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儿童总是千姿百态,别人的成功经验,用在你想教育的那个孩子身上,可能并不见效。这又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三、不良习惯的原因:
(一)父母的影响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很多孩子的不好行为习惯,都是在家长的纵容下或者影响下形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在社会承受的能力有着极大差距,所以会引起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形式,导致家长在教育教学中一度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而过度的教育。然而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他们并没有建立在孩子实际的基础上,而是盲目的对其孩子就行教育引导,因此"期望"往往成了"失望"。有些父母泰偏爱自己的孩子了,不管孩子提什么样的要求,都一致的答应,即使认为是不好的,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就满足孩子,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坏毛病。
(二)幼儿对外界的模仿行为在去年的时候许多电视台都流行着一部动画片《熊出没》,现在也有许多台在播放。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里面有着砍伐树木、狩猎动物等非法行为,和各种打斗暴力的行为不绝于目,对人或者动物之间存在着戏谑与欺侮虐待,枪支滥用、武器至上,都是这部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感受。但是这部动画片在制作商的确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动画片的主要对象是孩子,然后孩子在长期观看这类动画片后观后暴力行为,语言行为都对其进行了模仿,以及在学习时教的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都相反,可以说对孩子影响极差。有篇报纸上就写着"6岁儿子从片中学来'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不雅词语"。单从一个动画片就可以模仿许多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生活中必须要扮好一个重要的角色。
(三)、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品质、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
(四)、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对师幼关系恶化。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所牵制。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思,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的幼儿关系进行反思。其实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前五大类基础的认知,还要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例如: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相对于读书写算而言,这无疑都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而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的创设如各种物品的投放、摆设等由师幼共同来完成,以增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心理环境即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营造师幼温馨、民主、友好、互助的气氛,以爱心、细心、恒心贯穿始终。
(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分析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原因就是缺乏锻炼,事事都是大人帮助,甚至家长、教师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如:夏天穿衣较少,行动自如可训练小班幼儿擦鼻涕、擦屁股,大小便后会自己提裤子,着装可从脱裤子--穿裤子--穿脱开襟衣服--穿脱套头衣服等,来园离园自己背小书包,完成作业后整理文具。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因班上孩子多或上班赶时间等客观理由不给孩子实现"我能行"的机会。只有经常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才能使孩子摆脱大人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等。随着幼儿期的孩子要求独立性的愿望增强,这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的好时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也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脏东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吃手、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要定期给孩子剪指、趾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赃。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怎样用肥皂,如何洗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吃饭时不专心、喜欢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小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作为教师光提醒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
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循序渐进、反复的一个个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在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中不断的熏陶,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也要强调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孩子,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爱模仿,他们首先会模仿父母亲。希望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在生活中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学习生活环境中实践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幼儿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儿童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乖"起来。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学前教育原理》朱宗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3]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李莉、于开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5]《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吴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析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
:
运用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观指..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浅析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培养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