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论文范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于曾国藩的公文写作理念的看法(二)
1864年7月,在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军战争中,曾国藩的部队攻下了天京(现在的南京),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当时咸丰皇帝已经逝世,新上任的同治皇帝只有六岁。这时朝中便出现了很多“暗涌”,湘军中大半将领都劝曾国藩趁机^造**,其中包括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他们三个都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且与曾国藩交情甚好。彭玉麟问他:“东南半壁无主,涤丈岂有意乎?倘若涤丈有此心意,玉麟和全体水师愿效犬马之劳,虽赴汤蹈火,亦心甘情愿!” 彭玉麟这种明目张胆的鼓舞曾国藩犯上作乱的话,不是生死之交,谁敢说出口?实际上军中大半将领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希望曾国藩一举拿下皇城。现在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如果曾国藩决心起义^造**,很有机会可以问鼎中原,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召天下,做百姓心中的楷模,而不是背着“名不正言不顺”的骂名被百姓唾弃一辈子,所以曾国藩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解散湘军,以求功成身退消除朝廷对他的猜忌。
由于曾国藩坚守自己的本心,以忠君爱国为理念,才得以成就了他“第一中兴名臣“的美誉。
三、求贤若渴,用心育人
曾国藩相信人才愈求则愈出,不求则不得。所以他极力广泛搜罗人才。他搜罗人才的方法主要有四大点:第一是访求,第二是料理官车,摘由备查,第三是圈点京报,第四是注解缙绅。这四种招揽人才的方法就算拿到现代,也是极为实用的。
得人然后用人,曾国藩对于用人之道颇有见解。道观三十年(1850年)他在文宗登极所上的奏折中说道:“今昔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方今人才不乏,欲作育而激扬之,端赖我皇上之妙用。大抵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一。”而且曾国藩培养人才非常有耐心,可谓是用心育人。一是他会不厌其烦的多次讲解题目,希望做到耳熟能详;二是尽量每天与幕僚共同饮食,希望多多见面,多多交流沟通;三是见不到面时,便通过写信给予鼓舞,并解惑;四是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他说:“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具要有好师好友好榜样。”
曾国藩之所以门下幕僚无数,主要归功于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他用自己真心去对待别人,感化别人。正因为幕僚们感受到他的“用心”,所以义无反顾的追随曾国藩,甘愿为他誓死效忠。
四、慧眼识人,量材适用
“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奏神奇之效……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材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对于如何用人,从曾国藩对幕府的人才管理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量材适用,用其所长”的原则非常重视。
据薛福成在《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中记载,曾国藩的幕府集中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共八十三人。而且各个领域皆有分布,曾国藩把这些人分为了八大类:一谋略者,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等;二作战者,彭玉麟、李元度等;三军需者,如甘晋、丁日昌等;四文书者,罗萱、孙衣言等;五吏治者,如李宗羲、赵烈文等;六文教者,吴敏树、唐仁寿等;七制造者,李善兰,华蘅芳等;八外交者,郭嵩焘、薛福成等。曾国藩的量材适用并不是空话,而是靠一双“会量材”的慧眼。他还自己编了一套量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一天李鸿章带了三位幕僚去拜见曾国藩,曾国藩只寒暄了几句就直接为他们分配了职务。李鸿章不解,曾国藩说道:“左边的那位,我经过时,他低头不敢仰视我,可见是位忠厚老实之人,办事比较小心,可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表面很是恭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一定是个阳奉阴违之人,不值得信任,只适合做一些打杂的事物,担不得大任;右边的那位就了不起了,双眼直视前方,不卑不亢,将来可以独当一面,成就不小,应该予以重用。”曾国藩所指的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的慧眼识人、量材适用,使曾府的幕僚们能够大展身手,将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这使得其中不少人在朝廷取得相当显著的成就。
五、尊师重道,不忘旧恩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曾国藩能在短短十年之内,七次升迁,成长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少不了他的恩师穆彰阿的提拔。曾国藩入仕途时,穆彰阿已是当朝宰相。他们一个是世故圆滑的大臣,一个是初入仕途的寒门子弟。说起来曾国藩的表现在中考的人里面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为什么却能得到穆彰阿的赏识呢?其中不乏他非常尊敬穆彰阿的原因。
有一次曾国藩参与翰詹考试,恰好穆彰阿是总考官。穆彰阿听闻曾国藩诗文极为出色,于是调来试卷查看,只见文章开头阐述:皇帝不可能遍知天下事,所以要委任贤官,官员好坏,不可得知,须靠人推荐。然而众人称赞的,未必都是好官,左右所否定的,未必都是坏官。好官往往有正直的节操,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不离经叛道。这与穆彰阿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当晚召见曾国藩,其中谈论起他的诗文写得好,曾国藩立马心领神会,回家把自己考试的诗文,用工整的小楷字体誊写一遍亲自交给穆彰阿。穆彰阿向来喜欢小楷字体,他又写得如此工整美观,更加有了提拔之心。果然,成绩出来后,被道光帝升任为翰林院侍讲,当天,曾国藩便立即去拜谢穆彰阿的知遇提携之恩。从此,曾国藩也在穆彰阿的帮助下,步步升官。
曾国藩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穆彰阿在朝时,曾国藩经常隔三差五的去拜访他。穆彰阿倒台后,曾国藩也没有特意疏远他,反而还去看望了穆彰阿的儿子,并为穆家修葺了旧宅。穆彰阿辞世十二年了,曾国藩仍多次私下探望穆氏后人并给予巨额资助。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穆彰阿死后,曾国藩依然感念师父的恩德,担心他的后人吃不饱穿不暖。可见曾国藩为人极其重情重义。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民族风俗的学习总结
下一篇
:
关于毕飞宇小说的尊严书写的思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曾国藩
公文写作
理念
看法
2020-02-13 09:02:55【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专业
艺术设计
采矿专业
物理学专业
环境工程
西班牙语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历史学专业
工程力学
酒店管理
安全管理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体育教育
教育管理
日语专业
德语专业
电子商务
轻化工程论文
教育技术学论文
给水排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护理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