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法律论文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2011(五)
销售价格:
司法救济是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应对随时潜藏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保障被侵害权益主体的意义重大。然而,食品安全诉讼过程中,由于诉讼程序尚不完备,诉讼主体资格难以确定,诉讼地位及力量失衡导致关键证据收集困难,公共利益一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权益就显得容易丧失。食品安全最终保障的是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实体性权利,传统的民事、行政、刑事诉讼及其它司法救济途径无法满足食品安全广泛领域所涉及的范围、人数和程度,必须对现有诉讼程序进行完善,尝试通过公益诉讼制度,来更好地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基本权利。
1.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认定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通常分为“检察机关、社会主体和公民个体”,其中社会主体概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等机构,而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利害人本身,相关利害人可以代表集体直接起诉,以维护公共利益。特别需要注意,在通常情况下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不宜成为公益诉讼之原告,因其自身极有可能成为公益诉讼之被告。此外,公民个人拥有原告资格,有利于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全方位监控。
2.公益诉讼被告资格认定
一般认为,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侵害公众食品安全的组织或个人,都可成为公益诉讼被告。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食品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因其违法生产、销售违规食品,侵害公众食品安全利益,可以此为被告提起诉讼。二是食品的监管机关。监管机关疏于监管或滥用职权,造成监管职责缺失而使隐患食品流向市场的情况。三是食品的生产、销售组织或个人。对于不具备法人或其它主体资格等,可直接将个人列为被告提起诉讼。
3.公益诉讼案件管辖
由于食品安全涉案范围非常广泛且公众影响重大,公益诉讼管辖权界定困难时,根据诉讼法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原理,为保障诉讼效率,建议食品安全公益诉讼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全国范围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案件,可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就地域管辖而言,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如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可由两个以上法院管辖时,相关法院均具有管辖权。
4.公益诉讼的审理程序与证据规则
公益诉讼应当遵循“两审终审、审判公开”等诉讼程序或原则。然而公益诉讼可能存有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混合,当被告为监管机关时,则符合了行政诉讼条件,应由食品安全监管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当被告为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时,适用民诉程序审理,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原则。此外,由于诉讼主体资格地位不同,相关举证责任也应加以明确,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可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检察机关本身具有公诉职能,享有侦查权,收集证据相对有利;二是由法人、非法人组织或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应对举证责任适当调整,上述提及食品安全的涉及范围广杂,此时的起诉主体实力不同,应对举证责任部分倒置,对起诉方不利证词或意见,由被诉方提供证据。或因原告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因调取证据确有困难,法院应依法调查取证,以保障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
五、结语
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离不开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和监管机制的健全,食品安全跨行业、跨地域的广泛性、复杂性也决定了对其实施有效保障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先进行业技术、先进检测手段、先进管理机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程序加以规制,才能最终实现。本文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探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首先对食品安全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初步提出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之必要性,通过分析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现状所存在的缺陷,结合国外食品安全法律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虽不成熟,但仍希望对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立法略有帮助。法治是我们期望的结果,社会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食品安全则是对生命及健康的本质需要,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健全和完善,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必然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显著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形势[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
[2] 陈锡文,邓楠.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综合报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昌麒.产品质量法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5] 陈炳卿,刘志诚.现代食品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冯叙桥.食品质量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 丁昌东.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标准化,2004
[8] 赵晓锋.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美中经济评论,2003
[9]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 李书国,陈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食品与营养,2002
[11] 李秀婷,孙宝国,吕跃钢,等.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
[12] 陈锦屏,张志国.关于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探讨[J].食品科学,2008
[13] 唐晓纯,苟变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食品科学,2005
[14] 康俊生.我国与CAC、美国、欧盟食品GMP标准法规对比分析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
[15] 王芳,陈松,钱永忠.国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建立及特点分析[J],世界农业
[16] 刘晓毅,石维妮,刘小力,等.浅谈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认识[J].食品工程,2009
[17] 卢剑.国内化妆品行业质量监管模式建立研究的初探[J].香料 香精化妆品,2006
[18] 刘丽梅,王云争,王法中.构建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工业科技,2008
[19] 钱恒,王玎,高永超,等.我国食品安全追溯运行模式研究[J].食品科技,2009
[20] 许成铭,朱绍成,杨宇.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试论法官素质与司法改革
下一篇
: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研究2011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食品安全
法律
研究
2011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