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全面、正确实施,是完善宪政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核心,违宪审查制度则具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人权、制约国家权力和化解权力冲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的主体、范围、程序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缺陷,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不能适应我国法治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世界主流违宪审查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进而提出我国应在全国人大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专司违宪审查的模式、方案。
【关键词】违宪审查;审查模式;宪法法院;宪法监督委员会
1967年8月5日,这是中国宪法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时任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中南海遭红卫兵批斗。回家后,他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愤慨地说: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也道出了宪法保障的根本问题。其实,刘少奇拿出的这本宪法正是他协助毛泽东主持制定的,直到1967年8月5日,这本宪法依然合法有效,为何实质上却成了废纸一张?为何刘少奇那时极欲捍卫宪法却束手无策,欲告无门?!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当时的宪法没有规定违宪审查制度,更没有设计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诉讼程序。
“文革”的灾难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我国的宪政建设,先后数次修改宪法,不断使我国的宪法臻至完善。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而又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 改革开放后,随着公民宪法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各种违宪事件的处理日益关注,要求启动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对于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理论界则颇多争议。笔者试立足于国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探讨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违宪审查制度,以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并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保护。
一、违宪审查的界定及其价值
宪法规定了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项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不论其自身的规定多么完善,一旦欠缺有效的实施保障,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建立健全的违宪审查制度,通过制裁并处罚违宪行为,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才能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
(一)违宪审查的含义
概念是用来揭示事物内在属性的,是一个事物内在的质的反映,不对事物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要对违宪审查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必须要在定义里揭示违宪审查的性质、主体和对象等内容。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