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股市与金融监管体制(一)
股市波动和金融监管体制
回顾中国以及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历史,金融监管改革程度不同地呈现危机推动与问题导向特征,在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时期,金融监管部门通常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进行监管体制的改革;而在金融市场动荡后,监管机构通常会对市场动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加快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提升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在具体的监管框架改革趋势上,重新整合央行与不同领域监管机构的功能、发挥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主导作用,正在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经济体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有的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对中国具有明显参考价值的模式是捷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捷克实行的是分行业的四部门监管模式,即由央行监管银行业,证券监管委员会监管证券行业,财政部监管保险业和养老金,信用合作社监管办公室监管信用合作社。随着金融市场复杂程度的提高和内在联系的增强,这种分业监管体制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监管体制的缺陷在1997~1999年捷克的金融危机中暴露得十分明显。
经过深入研究,捷克在2006年4月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将四大金融监管机构职能统一集中到捷克央行。这一新的监管框架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良好,特别是克服了市场动荡时期监管机构沟通协调效率问题,总体上提升了捷克金融体系预防、识别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2015年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上证综指下跌超过40%,市值蒸发超过20亿元,占2014年GDP的近30%。本轮股市暴跌虽未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大幅波动以及救市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金融监管体系方面的不足,也客观上提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把握全球金融监管发展的大趋势,并立足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探索不同的金融监管改革路径。
一、为什么要在股市动荡之后提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一)分业监管体制难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要求
随着金融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间的功能边界逐渐模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功能相同或相似金融产品或服务,按机构类型进行分业监管容易产生监管标准不统一与监管真空,使监管套利问题非常突出,形成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隐患;特别是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下,因为不同监管者之间沟通和信息交换不充分,就会显著削弱监管部门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测能力,无法及时发现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也会极大降低危机时期的沟通效率。从操作角度看,分业监管也会明显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成本,金融机构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格式向不同监管者报送大量数据,难以形成信息的充分共享。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此次股市动荡中,因为金融市场不同部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但是基于分业为特征的监管体制,使得在制定市场动荡的对策时,缺乏覆盖各个不同金融市场的完整信息,制约了决策的效率和针对性。
(二)分业监管体制难以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跨领域传递
随着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融合不断加深,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风险敞口在逐步加大,同时金融机构的资产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在逐步提升,这使得在危机时刻金融风险传递更加迅速和普遍,如果监管协调不足,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在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就必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在本轮股市大幅波动前,银行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入股市,证监会和银监会等单一监管机构实际上都难以掌握这些资金的确切数据以及杠杆率水平;在股市暴跌过程中,监管部门常常缺乏对这些数据及其影响的客观评估,各种猜测就容易通过互联网趋势在市场中快速传播,这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和波动;而在救市进程中,各个监管部门的反馈和步调如果协调不力,就容易使得救市错过恰当的时点,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不断恶化。
(三)缺失央行全程介入的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救助上存在明显不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
下一篇
: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股市
金融
监管
体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