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较慢,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担保而无法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例如:淄博一中小型商贸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日用化工、百货为主,主要面向城镇居民和周边农村,开业三年多时间,因物美价廉,集团购买日增,业务经营良好,已经在本地区开设了两家分店,但由于该公司进入商贸市场时间短,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和资产担保体系,资金缺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订单要求,只能忍疼割爱,放弃部分订单。象这类因风险分散补偿制度不健全而影响融资,在中小型企业中经常遇到。
④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常规性对策
先天的不足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风险极易通过财务风险转为融资风险,信贷的高风险性又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对中小企业融资做出慎重选择,强调资金的安全性会迫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服务裹足不前。如何有效地强化融资机能、规避融资风险,是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畅通运行的关键所在,这需要企业、金融体制和政府三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结合。
(一)解决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当今,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世界的主题,技术演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中小企业本身是新思想、新发明、新竞争形式的源泉,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中小企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必须发挥自身所长,走高科技发展道路,依靠科技成果,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中小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
要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转变企业家思想,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对管理的重视,改变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其次要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生产、质量等管理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企业资信等级;再次,中小企业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同时中小企业必须要尽快转变经营机制,通过企业改组改制,建立起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中小企业只有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注重质量内涵型发展,使自己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企业,才能保持发展活力,才能赢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任,使自身的融资地位得到提高。
3.中小企业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档案是中小企业的经济身份证。目前,部分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较为严重,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在工商银行评定信用的35万户中小企业中,等级在A级以上的只有5.7万户,而60%以上的企业在BBB级以下,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务,尽量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4.中小企业要加快建立起有效的财务制度
从融资的角度看,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已经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除应建立起规范的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外,还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制定完善的运营资本计划,使其到期能够有偿还能力。首先要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其次要切实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最后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地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二)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1.推动各商业银行体制调整
在近期内,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现了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一系列缺陷。目前,各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基本到位,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认识普遍提高,理念明显转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从最初考虑“能否开展”和“是否开展”,经过了“如何开展”,目前已进入“怎样更好地开展”的新阶段。现阶段,关键是要处理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要认识到这种关系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真正解决,而要实现发展又只有通过改善自身的途径,过分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会出现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双损”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1)增强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金融机构要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数量少,将银行对大型企业的采用逐户评审的评估方法运用在中小企业,必然会导致贷款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利用信用资料,实行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信用评分制。目前工商银行已建立起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程序,建行等金融机构已专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部门。
(2)各商业银行要从坐等客户上门变为主动寻找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同时改革目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标准中,经营规模(或经营实力)一项权重较高。在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中,要尽量弱化企业规模这一指标的权重,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以相对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这对于大量成长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各银行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并且将银行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结合起来,提高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规范性。
(3)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处理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与保证银行资产质量的关系。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大的情况,各商业银行除按规定提取呆坏账准备金外,按照国际经验,应依照谨慎性的会计原则,提取中小企业的特别准备金为银行分散风险,可以在条件成熟时推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以银行的贷款作抵押发行标准化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开办贷款保险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业务。当贷款出现问题时,由保险公司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4)改进现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资金管理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银行信贷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