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亏损公司的扭亏行为与手段研究(二)

为了特定目的,通过各种合法(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的手段满足某些特定会计指标的企业行为自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就有之,人们通常将这类行为称之为盈余管理。有关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    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旨在有目的的干预公司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实际上是对所披露信息的操纵”。Healy  & Wahlen(1999)则将盈余管理的定义拓展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  (Structure)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国外对盈余管理现象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判断是否(whether)和何时(when)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多以操纵利润动机强烈的公司为样本,而检验的对象主要是综合的计量项目――应计利润总额。应计利润总额又可进一步拆分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accruals)和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秉承了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本来目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的财务成果,为此,需要对非主观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异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相对客观的,强调的是尊重客观经济现实;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对应,操控性应计利润则是公司基于特定私人利益目的,在某一或某些特定时期通过对经济交易的刻意安排和财务报告的刻意调整创造出符合其需要的报告盈利,这类调整既可以利用公认会计准则中的弹性(职业判断空间)在公认会计准则约束范围内完成,也可能超出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由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反映的是经济现实,所以盈余管理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将其与操控性应计利润区分开来。
就研究方法而言,有四种主要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改进或衍生模型,这四种模型分别是 Healy模型(1985)、DeAngelo模型(1986)、Jones模型(1991)和行业模型(Dechow, Sloan 1991)。四种模型的核心均在于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假设或处理上。在 Healy模型和  DeAngelo模型中,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从总体上看被假定为在各个考察期间保持不变,进而借由对比总体应计利润来判断样本在特定期间是否存在操控性应计利润。Jones模型和行业模型则不需要假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各个考察期间保持不变,借助较长的时间序列或大容量的行业配对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工具估计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是较为复杂但更精确的计量模型。另一类盈余管理研究是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检验对象也缩小于某些特定的会计科目,如银行贷款损失备抵、线下科目(item-below-the-line)等(Beaver, Eger, Ryan and Wolfson,1989)。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现象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例如Aharony,Lee and Wong(2000)研究了H股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现象。陈小悦、肖星、郭晓艳(2000)研究了A股公司为满足配股权要求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即所谓的“10%现象”。在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面,陆建桥(1998)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他对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了再修正,提出了扩展的Jones模型,观察到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在亏损及其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其样本量较小,仅限于截止1997年沪市出现亏损的22家。另外,该研究只考虑了应计利润因素,没有考虑其它盈余管理手段。
三、研究假设
在西方国家,企业用来操控会计数字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种:
(1)会计政策变更;
(2)实际交易(例如资产的出售或置换);
(3)操纵应计利润;其中以操控应计利润为多。由于在我国会计准则尚不具有国外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弹性,国外会计有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方法,如变更折旧和存货计算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空间不大。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实现其盈余管理目标的较可行手段是通过安排实际交易和(或)操纵应计利润,而在这两种手段之间,采用实际交易 2方式来操纵盈余的行为可能更为普遍,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内的上市公司多为一集团公司子公司,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极容易发生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资产重组行为或者关联交易以“创造”利润,另一方面由于上市过程中的过度包装和公司本身质地普遍较差,亏损公司仅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调整应计项目扭亏的空间不大。另外,有研究表明为了在资本市场上争夺资源,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给予了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和税优惠,以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陈晓、李静,2001)。
根据以上分析,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可能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使上市公司达到盈余管理(操纵)目标的主要手段包括:
(1)上市公司与其关联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2)上市公司进行的资产重组活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相关论文
上一篇:加强财务集中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亏损 公司 扭亏 行为 手段 研究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