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1.全国范围内的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
在全国各地的朋友的帮助下并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国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65家单位的情况。下面对这些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1)从管理会计方法的角度进行的详细分析
首先,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资料形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应用的实际情况统计表,然后对企业应用得较多的几种管理会计方法进行重点分析。
表2.1 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应用有实际情况统计表
管理会计方法 调查情况 管理会计方法 调查情况
企业应用数 百分比(%) 企业应用数 百分比(%)
营业预算 71 43 成本差异分析 49 29.6
绩效衡量 33 2 作业成本法 21 12.7
资本支出预算 68 41 责任会计 97 59
成本习性分析 36 22 转移定价 68 41.5
质量成本分析 40 24.6 存货规划与控制 125 76.2
目标分析法 53 32 综合计分卡分析 3 1.7
战略成本分析 5 3.3 边际贡献分析 75 45.7
EVA分析 13 7.6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12 7
本量利分析 25 15 标准成本分析 16 10
(2)关于责任会计
在调查的样本中有97家企业采用了责任会计方法,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9%。表2.2表明有72.3%的企业设有“内部银行”或结算中心,企业认为责任会计中的“内部银行”或结算中心对有效应用资金具有明显的效果显著。它对于正确划清各责任单位在共同完成企业总目标中的经济责任,使各单位随时掌握各自的投入、产出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有效地发挥财务激励机制,使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经营成果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内部银行”制度说明,管理会计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方法和新思路,只有真正形成适应企业实践需要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才具有生命力。
表2.2 企业应用责任会计的具体手段
具体方法 采用单位数(家) 百分比%
内部银行 70 72.3
责任中心 96 98.9
绩效报告 79 82
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 87 89.7
责任会计有“责任中心”通常有三种,即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有些企业为协调内、外关系还设有“仲裁中心”)。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已设有责任中心企业一般以设置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居多。
国内企业在采用责任会计制度的同时,往往都与奖惩制度挂钩,以强化责任中心制度的功能作用,绩效报告是这种形式的重要保证。在调查中发现,有82%的企业编有绩效报告。
以往,企业常以利润的绝对数作为责任会计中的绩效指标,这种利润一般是指净利润或内部承包利润,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倒逼利润法下的利润数,有的直接以预算数代替。这说明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有89.7%的企业采用了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即从公司整体角度着眼。资金资源的配置权由总公司集中运作,而不由各责任中心自行支配,以避免次优效应的产生。
(3)关于预算管理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企业预算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71家企业实施营业预算,占总数的43%。
从实施营业预算的企业形态上观察,营业预算以弹性预算和非连续性预算居多,有66家企业据此确定预算管理的基数,占实施营业预算企业总数的93.6%。一些企业还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实施了预算基数的定量优化,克服传统预算编制中上下级企业之间讨价还价的弊端。从调查情况看,企业的预算一般先由各部门经理与最高管理当局讨论提出初步方案,经相关人员和群众代表协商后,由最高管理层加以拟定。预算大多围绕产品展开(占调查样本95.7%)此外,也有部分企业是按功能以及责任中心展开的。
表2.3 营业预算管理内容的重点分析
管理的主要内容 重点的选择 采用的单位数(家) 百分比(%)
预算基数的形式 弹性预算和非连续性预算 66 93.6
注重群众的参与性 发挥激励作用 71 100
预算管理的对象 围绕产品展开 61 86.2
预算模式的选择 销售预算为起点 68 95.7
预算组织的确立 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25 36.2
预算规划的制定 预算规则或预算手册 48 68.1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预算管理有四大模式,即:以资本预算为起点的企业初创期预算管理模式;以销售为起点的企业增长期预算管理模式;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市场成熟期预算管理模式;以及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衰退期管理模式。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基本没有按这种理论来选择预算起点,共有68家企业采用了销售预算为起点的管理模式(无论处于生命期哪个阶段),占样本总数95.7%。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销售预算是整体预算编制的第一步;二是有收入才能作别的打算,这样比较便于企业上下理解和执行。编制销售预算所采取的基础通常以调整过去销售趋势及市场调查的居多。有36.17%的企业设有类似预算委员会的组织,其中68.1%的企业有预算规则或预算手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大模式在企业中并非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结合采用,尤其是第二、第三两种模式。
(4)关于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点。许多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得到应用,而使用相对较多的仍然是标准成本分析,共有44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产品生产所应有的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原因并及时采用补救措施,以控制成本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
表2.4 标准成本分析的“标准”设定
项 目 企业数(家) 百分比(%)
企业正常生产成本 26 59.4
历史最好成本 6 13.6
同行业现行成本 11 25
理论推断成本 1 2
表2.4表明,有关“标准”的设定有59.4%的企业采用企业正常生产的成本为标准,有13.6%企业采用历史最好水平的成本,有25%的企业采用同行业现行成本水平,只有l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以理论推断成本(理想成本)为标准.大多数企业反映,随着外部市场的内部化,标准成本制度正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主要是“标准”难以准确设定.若执行中因不得已而频繁地修订“标准”,将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企业在加入WTO的新经济环境下所遇到发生的差异因素增多,静止地采用标准成本进行业绩评价或奖惩可能不一定公平。
(5)成本习性分性
首先,进行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的调查分析。
表2.5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
划分方式 严格按照这两类成本的性质进行划分 5 13
基本上按照这两类成本性质进划分、但根据企业各类成本的特点加以灵活掌握 30 82.6
基本上不考虑两类成本性质,由会计人员自行掌握划分两类成本的标准 2 4.4
划分目的 编制预算或计划 22 60.9
进行成本控制 28 78.3
进行预测与决策分析 22 60.9
进行业绩评价 16 43.5
从表2.5可以看出,按成本习性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做法在所有被调查企业中得到了运用,而绝大多数企业(30家,82.6%)是根据本企业各类成本的特点灵活地对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加以划分,并且划分两类成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28家,78.3%)。
然后,进行了本量利与变动成本法的调查分析。
表2.6 本量利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项目 从不采用 很少采用 经常采用
企业数(家) 百分比(%) 企业数(家) 百分比(%) 企业数(家) 百分比(%)
本量利分析法 - - 18 15.2 139 84.8
经营杠杆 30 26 43 37 61 37
变动成本法 26 21.7 18 15.2 104 63.1
从表2.6可以看出,在由成本习性原理衍生出的管理会计方法中,本量利分析法是企业最常采用的方法(139家,84.8%),其次为变动成本法(104家,63.1%),而经营杠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经常采用的企业只有61家(37%)。
(6)预测分析
在预测分析中,首先进行了保本点预测分析。
表2.7 保本点预测分析
本量利分析法 125 76.1
边际贡献分析法 96 58.7
保本图分析法 21 13
本企业进行此项预测分析 14 8.7
从表2.7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开展了保本点预测分析,只有14家企业(8.7%)未进行此项分析。在进行保本点预测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本量利分析法(125家,76.1%),其次是边际贡献分析法(96家,58.7%),保本图分析法应用不普遍(21家,13%)。
然后进行了销售预测分析。
表2.8销售预测分析
项目 企业数(家) 百分比(%)
算术平均法 25 15.2
移动加权平均法 64 39.1
指数平滑法 - -
回归分析法 14 8.7
二次曲线法 - -
根据销售部门对市场的判断分析 133 80.4
依据对客户需求的调查分析 100 60.9
依据对同行业竞争企业调查分析 107 65.2
依据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综合判断 115 69.6
从表2.8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在进行销售预测分析时,主要是根据销售部门对市场的判断分析(133家,80.4%)、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综合判断(115家,69.6%)、对同行业竞争企业的调查分析(107家,65.2%)和对客户需求的调查分析(100家,60.9%)等非数学分析方法,只有少数企业采用了移动加权平均法(64家,39.1%)、算术平均法(25家,15.2%)和回归分析法(14家,8.7%)等数学分析方法,而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曲线法无一家企业采用。
表2.9成本预测分析方法
高低点法 4 2.2
加权平均法 14 8.7
回归分析法 11 6.5
倒推法 122 73.9
根据上年度成本水平来预测 118 71.7
根据历史最好水平来预测 97 58.7
根据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最好成本水平来预测 89 54.3
根据国外同行业企业的最好成本水平来预测 13 6.5
从表2.9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预测成本时,大多采用倒推法 (122家,73.9%),其次是根据上年度成本水平来预测(118家,71.7%);与销售预测分析方法的调查结果相类似,高低点法、加权平均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很少应用(分别为2.2%、8.7%、6.5%)。
(7)决策分析
从表2.10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采用的常用方法是本量利分析法(129家,78.3%)、贡献毛益分析法(122家,73.9%)和差量分析法(107家,65.2%),其他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并不普遍,都没有超过10家,并且没有一家企业采用0.6指数定价法。而对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是回收期法(136家,82.6%)、净现值法(118家,71.7%)和内部收益率法(115家,69.6%),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运用较少。
表2.10 决策分析法
短期投资决策分析 差量分析法 107 65.2
贡献毛益分析法 122 73.9
本量利分析法 129 78.3
最优生产批量法 32 19.6
线性规划法 14 8.7
成本计划评审法 32 19.6
成本加成定价法 36 21.7
控制存货的ABC分析法 32 19.6
存货规划的经济定货量法 29 17.4
风险型决策的概率分析法 11 6.5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回收期法 136 82.6
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29 17.4
净现值法 118 71.7
现值指数法 11 6.5
内部收益率法 115 69.6
(8)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表2.11 内部转移价格
市场价格 46 28.3
协商价格 4 2.2
模拟市场价格 93 56.5
实际成本加成价格 14 8.7
标准成本加成价格 8 4.3
从表2.11可以看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是企业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基础,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最常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是市场价格和模拟价格(两者合计139家,84.8%),而很少以实际或标准成本加成价格、协商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三者合计25家,15.2%)。
2. 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从企业所有制性质的角度
国有企业有98家,占全部企业的59.4%。从总体来看这类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也雄厚,企业财务人员很多,财务核算体系较完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较多。一般大型企业基本的管理会计方法都使用,应用的效果也较好。
合伙企业有49家,占全部企业的29.7%。这一类企业一般规模中等,企业的财务人员数量有5—10人,能够使用预算、预测、成本控制等管理会计方法。
私有企业有18家,占全部企业的10.9%。这一类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是很充足,因而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所以很注意使用管理会计方法中的成本控制与全面质量管理。
(2)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的角度
工业企业有97家,占全部企业的58.9%。由于管理会计首先在工业企业萌芽,之后管理会计方法的发展也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的情况的,所以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情况也最好。基本上每一家企业都应用了管理会计方法,有的企业应用得多一些,效果也较好,有的企业应用得少一些,收效甚微。工业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强化车间二级、三级核算,建立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车间核算,以目标费用为中心的部门核算,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的经济效益挂钩,层层控制成本费用:在重大经营决策中,常常会运用一些管珲
会计的知识来进行经营决策,决策一般由厂长、分管财务厂长、分管供应的厂长、分管生产的厂长、分管销售的厂长、分管设备的厂长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会计来具体预算分析:但在预算的控制、责任会计控制等方面则未能发挥大的作用。此外,一些工业企业的企管部门也有一些在履行管理会计的职能。
建筑企业有23家,占全部企业的14%。这类企业都没有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有的企业的会计人员认为,建筑企业根本就用不着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有的企业的会计人员认为建筑企业应该使用,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而无法使用。
商业企业有15家,占全部企业的9.1%。商业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主要是以预测为主,如销售的预测、成本费用的预测、利润的预测等,与财务职能差不多,在经营决策上会运用一些管理会计的知识来提出一些建议,但在预算控制上则小能发挥多大作用。
事业单位有30家,占全部企业的18%。这类单位都是由国家或市政拨款,基本上只核算经费收入和经费支出,没有使用管理会计方法。
(3)从企业规模的角度
大型企业有42家,占全部企业的25.5%。这类企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财务人员较多,人员素质也较高,管理会计方法应用方面相对比较好。基本的管理会计方法都能应用,且应用的效果很好,使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质量提高。
中型企业有102家,占全部企业的61.8%。这类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情况较复杂,层次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应用的方法较多,效果也好,真正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了及时而有用的信息;有的企业使用的方法很少,效果也不好,企业没有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小型企业有21家,占全部企业的12.7%。这类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相差悬殊,财务人员比较少,素质也较低,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管理会计方法使用很少,效果也很差。
总的来说,大型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情况最好,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较差。
3.管理会计在莆田市应用状况调查
从莆田市企业调研中,选定了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市神龙实业有限公司、莆田市东方盛发贸易有限公司、莆田电力设备公司、满堂红古典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莆田市升山工贸有限公司、莆田市上得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福建胖太太服饰,福建莆田凌云首饰公司、莆田市华昌首饰有限公司、天通泰房地产、莆田华夏集团、福建莆田市八重洲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莆田一中、莆田市秀屿区人事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