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因此,企业要针对评估内容全面综合地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柯克帕模式可以把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从四个层次来进行,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由不同的主体进行:(1)反应层评估,主要针对学员对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和培训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反应层的评估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其中以问卷调查为最常用的方法,即在培训项目结束时,收集受训员工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问卷调查法在实施中要注意问卷设计科学,一份优秀的问卷应该与培训目标紧密相联,与培训内容有关,主要对课程的针对性、时间安排、教材选择、培训内容逻辑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培训师风格等让学员评分。(2)学习层评估,主要针对学员对培训内容、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学习层的评估采用的方法有提问、笔试、口试、角色扮演、演讲等,其中了解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直接方法是笔试,在笔试时,设计考题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多以开放式的题目为主,鼓励学员对所学习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而不是把考题设计成以检验事实是否被记住的填空、选择之类的学习考试式的问卷。而对于一些技术工作则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3)行为层评估,主要针对学员培训后的行为进行评估。行为层的评估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绩效评估、任务项目等,往往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多由学员的直接主管通过观察其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来考查过去的评估是否有效。(4)结果层评估,主要针对培训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层的评估采用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市场调查、360度满意度调查等,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据此了解培训是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评估中要正确地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定性的方法如问卷调查、交流会、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优点是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培训效果,缺点是由于缺乏客观的标准,受到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运用不当会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定量的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边际成本分析法等,优点是客观科学,具有数据支持,缺点是由于现实情况比较复杂,理想的模型不能完全适用。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上选,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组合恰当的评估方法。
结束语
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的地位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实施开展培训活动,改变陈旧的培训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与方法,做好培训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不竭的动力。
注释:
[1]杨月坤、朱兰俊丹:《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分析》,人才开发,2008年第11期,第27页。
[2]“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6期,第48页。
[3]段磊:《且把培训当投资》,品质•文化,2009年第2期,第25页。
[4]李红娟:《员工培训不能“闭门造车”》,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第2期,第63页。
[5]杨芝:《中小企业培训流于形式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2期(中旬刊),第306页。
[6]王建军:《当前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培训研究》,中国培训,2009年第2期,第20页。
[7]闫波:《组织培训困境分析》,人才开发,2008年第5期,第40页。
[8]文可鑫:《培训:别拿一种药让所有人吃》,工人日报,2005年9月7日。
[9]曲孝民、郗亚坤:《员工培训与开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第109页。
[10]“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6期,第52页。
[11]孙昱丹:《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第84-88页。
[12]佚名:《康佳集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华企训网(www.chinaqx.net)。
[13]丛亮:《培训无定式,绩效见真章》,中国培训,200年第6期,第32页。
[14]张和英、卢红:《浅谈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途径》,中国职工教育,2009年第4期,第18页。
[15]吴静:《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培训把握好“四突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www.chinahrd.net)。
[16]陈一明:《如何做好企业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1期,第58页。
[17]温奕俏:《飘影:三阶段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www.chinahrd.net)。
参考文献:
1.李中斌等:《培训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曲孝民等:《员工培训与开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3.刘超:《企业如何建立培训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4.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任新玲:《现代企业培训体系之我见》,继续教育,2005年第12期。
6.李明芳:《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继续教育,2006年第12期。
7.郭燕燕:《关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继续教育,2006年第9期。
8.姚彬等:《如何改进企业培训》,管理与财富,2006年第4期。
9.李玮:《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第11期。
10.袁晓黎:《企业培训,实用为上》,连锁与特许:管理工作师,2008年第10期。
11.伍静:《企业培训投资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8年第11期(上)。
12.张鹏:《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23期。
13.刘晓广:《我国企业培训问题的研究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期(中)。
14.刘孝明:《培训实战,教条误你多少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www.chinahrd.net)。
15.吴铁威:《试论如何提高企业培训的有效性》,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期。
16.张利萍:《员工培训的可为与不可为》,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7.袁昆锦:《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投资中的制度缺失与制度创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8.焦小谋:《让培训真正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9.李双雁:《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低效误区及其突破》,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4期。
20.侯荣:《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年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