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企业应当以消费为中心,使顾客满意的经营哲学指导下,将产品营销与整体沟通策略应用于实践。因此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来适应要求的变化,比如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搜集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变化,以及对品牌的意见,可以方便引导消费,不断开拓新产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时,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重视品牌创新
现代品牌战略发展不再热衷于成本、价格的绞杀和广告、宣传的推销站,而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创造性资源,是依靠技术、信息、智慧、信息、的较量,这一切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形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既超越常规、独辟蹊径,又打破传统思想模式。即便在逆境的情况下,技术薄弱,甚至逆境的情况下,也经常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生机和获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要适应时代潮流,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能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1.追求技术进步,保持技术领先
首先,认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其次,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中,采取知识的大量吸收,信息的广泛收集,尤其是技术性人才的培训与引进,要充分加强技术作为资本投入的计划和措施,同时要在高科技的开发,新技术的研制,尤其是对国际科技先朝的足够认识方面下苦功夫,大力投资,使企业的技术水平随着技术资本的累积在短期可能会有所突破进步和发展;再次,企业应及早着手建立整个企业的一种技术网络构架,通过网络促进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共享;企业必须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等方面建立一支共同参与,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来提高改变力度。
2.努力实施产品创新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要向引导历史的潮流,就必须加强每个企业产品的创新,促进产品的提高。无论什么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假若一个企业不加以开发新产品又或延伸产品,只死守一种畅销产品,则该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就是该企业的关门倒闭之时。因此,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才能长盛不衰,在第一代产品的成长期时就要立全力着手研制第二代产品;当第一代产品将至成熟时期,第二代产品则要进入小批量生产;第一代产品处于衰退期时,第二代产品就进入成长期代替老产品要迅速占领市场;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第三代产品,这样一步一步进行开发,要不断进行下去,企业不断有新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份额,才能让消费记住。比如:国际手机巨头Nokia,不断推出新款机型功能来适应各类人群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使Nokia手机永远不会脱离市场的需求,使Nokia公司在市场竞争长盛不衰。
(五)加强品牌保护
品牌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此,常给不法分子利用受到侵害。倘若一个精心培育的品牌,被不法分子侵害或盗窃,就会使企业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因此,企业在争创品牌、拓展品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必须有强烈的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完善品牌的管理制度,构构筑品牌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被侵害或剽窃带来的损失。
每个企业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企业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品牌捍卫商标专有权。企业家不但要注重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还得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让人人参与,权利保护品牌。
首先,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国家商标局的商标公告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如发现有侵权商标专有权的商标申请注册,在法定期间提出异议或争议,利用如驰名商标、地方著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因其受法律保护的力度大于普通品牌,所以企业要利用法律的倾斜度并且利用好它。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成立商标管理办公室,使商标方面制度制定、使用有专门的管理,负责掌握商标的动态信息,及时打击假冒侵权、盗窃不正当等行为。当时虽没有认定驰名(著名)商标,但有条件可以及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或法院进行个案认定,因此在广大范围内可以得到法律保护。
其次,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联手加大打击侵权力度。作为企业,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开展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随时提供案件线索,并给予一定必要的支持与配合,发挥企业了解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及时提供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及其它相关资料,可有利于职能部门打击不法分子。因此,工商部门在打击侵权保护商标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总之,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对品牌战略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有客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品牌的内涵与定位,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定并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够获得最佳效果。现下,中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企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这诸多挑战。未来的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中国企业将同诸多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强者在同一台上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也只有选择品牌战略之路,中国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知足之地。
引文注释:
(注1)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7页。
(注2) 保罗•斯图伯特、尹英、万新平、宋振:《品牌的力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8页。
(注3)管向东:《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85页。
参考文献:
1.王咏梅:《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顾环宇:《品牌的中国》,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马特•黑格:《品牌的成长》,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李光斗:《品牌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5.路长全:《品牌4S战略—高效构建强势品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