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三)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SA8000虽然不是一种贸易壁垒,但其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利用。因此,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以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SA8000的相关措施,建立相关的面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同时,也应发挥行业中介组织在信息情报支持、组织企业应诉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坚决反对发达国家以实施SA8000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条款问题上,除了我国政府与有关进口国政府进行交涉外,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也应主动与进口国有关实行社会条款的非政府组织建立起对话联系,与其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尽可能减少这些条款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四)完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一方面,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法制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要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角度出发,规范《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突出劳动保护和职工人权的发展,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置于企业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办企业的目的,以及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处罚措施。此外,还要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修改完善《工会法》等,通过工会从内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更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对那些不顾职工死活,无视《劳动法》的规定,雇佣童工,超时加班的企业,以及只顾自己赚钱的黑心老板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予以处罚,直至迫其破产倒闭。
(五)政府大力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企业角度讲,追究利润的最大化无疑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必须是(也应该是)更多的利润。而企业通过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得到发展。在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身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制订政策,加大宣传,大力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可以推广深圳市及国家电网公司的做法,并将这些做法上升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和奖励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六)发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推动,是导致跨国公司执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跨国公司在大陆的查厂活动,也是由西方国家和香港的劳工组织、女性团体、宗教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施加影响压力的。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仍然是一个外部强加给企业的消极“负担”,缺乏中国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因此,加快培育我国的NGO和劳工团体、消费者运动,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法律体系和执法环境的完善。
总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还刚刚起步,要应对SA8000标准,就要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改造,避免使之不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方面成为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壁垒,防止其转化为西方社会组织民主和人权理念影响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手段。同时,我们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要意识到,仅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履行广泛的社会责任。而培养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我国必须通过建立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以回应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挑战,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引文注释:
(注1):CRS 2006年第7期公报
(注2):CRS 2006年第7期公报
(注3):《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1、黎友焕: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济管理 2006年第2期
2、林明华:以SA8000为视角,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张洪慧:《SA8000论证制度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经济管理,2002年第18期
4、周长征:《全球化与中国劳动法制问题研究》,南京大学,2003年10月第1版。
5、姜启军:《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0期
6、吴鹏 :《SA8000认证广东企业通向世界的门票 》 东方早报, 2004年3月29日
7、杨丽萍:《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开创性》深圳特区报,2006年4月3日
8、杨丽萍:《06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深举行》深圳特区报,2006年10月17日
9、张兵:《企业社会责任成发展潮流》 公益时报,2005年8月31日
10、石美遐:《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法研究》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年4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